即时新闻

再次登顶珠峰:舍易行难,叩问未来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5月28日        版次:A10G    栏目:首席评论    作者:朱昌俊

  

  □朱昌俊

  27日11时整,中国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队员登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为珠峰“量身高”。世界最高峰峰顶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这座6500万年前从海底隆升而成的喜马拉雅山脉主峰,时隔15年后再次迎来中国测量队伍。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它不仅标志着中国人又一次站上了“地球之巅”,也预示着世界最高峰的高度,再次获得精准测量,为相关研究提供更科学的第一手资料。

  人类对高山有着与生俱来的征服欲。这也是为何直至今日,全世界范围内依然有如此多的登山爱好者将登顶珠峰当作毕生的追求,甚至不惜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是,在科学技术手段不断进步,人类已经拥有诸多科技手段能够“轻松”测量珠峰高度的今天,中国依然要以“肉身”测量珠峰高度,却不能仅用“征服欲”来解释,这背后更是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

  的确,从遥感卫星到无人机,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测量一座山峰的高度,其实并不再是什么难事。但“自动”测量的精准度相比人工实地测量,总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尤其是精准度难免存在“误差”。而珠峰的高度并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数值。如专家所言,珠峰任何显著变化都对全球地学、生态等领域研究有重要指示意义,并影响人类生产生活。最直接的一点,准确测量珠峰高程,有利于分析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高程变化。

  换言之,测量珠峰不是普通的登山活动,其实质是一项科研活动。它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象征,也代表着人类对于科技突破孜孜不倦的追求。这种精神,在中国加速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参与全球科技竞争的今天,尤其具有重要的价值。而对普通大众来说,身处和平年代的现代社会,人们对于“英雄”与“吃苦”精神的想象和寄托,很大程度上也体现在这类非凡之举上。也正因为此,它的专业性如此之强,但依然能够收获如此大的关注。

  当然,测量珠峰这类极限挑战,不只是需要英雄气概和吃苦精神的支撑,它本身也是对于国家科研实力的一种考验。这次测量虽然是人工操作,但背后却有着诸多科技力量的加持。专家称,此次测量任务中,大量装备国产化,可靠性、精度等都比2005年那次有质的提高。如峰顶GNSS测量首次依托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人类首次在珠峰峰顶开展重力测量,提高珠峰高程精度。而覆盖珠峰峰顶的5G网络,则为珠峰高程测量提供了全程通信保障工作,让直播测量珠峰提供了可能。这些都在重新定义世界对珠峰的测量方式,也为大量科技成果提供了一次极端场景下的测试机会。

  在以中国登山队两次登顶珠峰的事迹为背景的电影《攀登者》中,登山队长方五洲在回答同学的提问“人为什么登山时”,这样说:人类是注定要走向未来的,大洋深处,喜马拉雅,甚至是外太空,我们就要在这个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当中走向未来。

  而今天,登上珠峰和测量珠峰都变得不再那么“难”,但是为了保障精准度,中国依然选择了相对“困难”的模式。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它其实也隐喻着我们走向未来的态度——敢于走出舒适区,敢于直面更大的挑战。在经受疫情考验和全球化形势不确定性剧增的今天,这样的态度,显得越来越重要,它将决定我们如何走向未来,走向什么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