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老日子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6月02日        版次:A11    栏目:    作者:□朵拉[马来西亚]

  □朵拉[马来西亚]

  每天早上铺开宣纸,往往先写几个字。喜欢书法在先,可惜找不到老师。那年代一般人都忙碌于解决温饱,衣食住行排前面,重视实用相对地不关心生活品质,忽略心灵需要,写书作画是吃饱饭没事做的人的无聊行为。尽管人在南洋,父亲坚持要孩子们从小学中文和书法,因为受到父亲的感化,大环境丝毫不影响我对书画的热爱。找不到纸笔墨,没机会书写,就看书看画。有时到市区,路过一排排老房子,遇见好几家门口悬挂着姓氏匾额,脚步自然放缓,那几条老街成为我欣赏书法的街头画廊,对书法的审美品位从位于南洋老城的华人姓氏牌匾开始。

  上个世纪90年代到访中国,发现文房四宝遍地都是,如获至宝。每去一次,出门前列购物清单,都是和中国书画有关的纸笔墨砚、碑帖书画册等。航空公司尚未限制空运行李的重量前,无需担心买得到的带不走,再沉也阻止不了非买不可的决心。现在无法想像那时连墨汁都可提上机舱。很多陶瓷的书画文具用品,还有名家书画册,皆是当时不辞劳苦带回来的。

  没有指导老师,幻想凭恃自己的悟性,一派无知,胡乱临摹书帖。还挺努力,每天做功课,高估自己,也有收获:“终于领悟自己愚笨程度有多高。”后来用很长时间每日书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始终在小字之间徘徊。自知力有不逮,立的志向很小:不让中华文化在我这海外第三代华人的手上断层。

  没有打算成大家便不曾认真下苦功去思索,愚昧浅薄到没有发现碑和帖的分别。如今回头想,倘若有个老师在旁提示几句:“帖清雅,笔致细腻,结构简洁,常得书卷气;碑古雅,用笔浑穆,字架奇拙,多得金石味。”这就省却多少绕来转去的冤枉路呀!不过寥寥数语,却花我数十年时光,方才初闻暮鼓晨钟,恍然清明。不敢得意,倒有些许哀伤和心酸。

  新识友人上来我的艺术工作室,听说我写书作画,好奇提问:“一个月可以赚多少钱?”不要怪他做人现实,生活就是现实。我老实回答:“这个不赚钱。”“没有钱?”他先一脸惊讶,瞬间换成不屑:“既然没钱赚还不快点改行?”一开始便没打算凭恃兴趣来交换平日三餐。写书作画不过三个原因:一、不想再过平庸日子;二、在简单生活里追求一点丰富色彩;三、在远离中国的南洋继续保存传统中华文化。正如教养和金钱没有必然关系,品位和金钱没有必然关系一样,书画和金钱也没有必然的关系。书法对我纯粹是生活情趣。一次在书上看到“别让世界的单薄,夺去你生命的厚度”,这句话替我作了回答。嗜好和兴趣功利化以后,降低的是生活的乐趣和品位。  

  不过,说书法不能换钱,这也不一定正确。2019年11月19日,中国嘉德秋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专场中,其中有幅水墨纸本手卷书法作品以2.67375亿元(含佣金)成交。学过书法的人都知道“欧颜柳赵”指的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赵孟頫这中国书法史上四大楷书大家。这幅被人以“在北京可买两座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装修精致的四合院的价钱 ”落槌成交的作品正是元朝赵孟頫的《致郭右之二帖卷》。这次的天价刷新了赵的作品拍卖记录。

  赵孟頫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宋朝皇室后裔,却在元朝当官,还一直升官做到荣禄大夫。古人没法接受,认为他背叛祖宗。儒家讲究气节,执守的价值原则和追求的精神方向是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低首臣服失去忠贞气节的赵孟頫,在“人品即书品”的当时,人们对他的作品便有了看法。

  《致郭右之二帖卷》是赵孟頫的早期作品,共含两封信,信中记录着元朝要员到杭州征召赵入朝做官,他进退两难的复杂心情,还有他在京城独处的寂寞。作品有几个古代收藏家的鉴藏跋文和印鉴,还有董其昌过手的记载。

  明代的董其昌是赵孟頫专家,喜欢二王(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和柳公权等书法的董其昌,嫌赵的书法“太过平整,不险绝”。他说:“古人作书,必不作正局,盖以奇作正,此赵吴兴所以不入晋唐门室也。”又说:“字须奇宕潇洒,时出新致,以奇为正,不主故常。”但有人说他其实是很喜欢赵孟頫的书法,问题是无法接受宋朝皇室后裔的赵却在元朝当官的“过错”。以书法家的人品决定书法境界的高低这个审美标准引起的争议至今还没有结束。

  疫情期间,槟城实施行动管控,没重要事不可随意出门。脸书上诸友呐喊,天天无所事事在家睡觉的日子很难过呀。我则照样过我的老日子。清早起来铺开宣纸,专心一意写些字,画些画。既然无法往外逛,那就往内看,看好自己的心,精神充实和心灵满足便是宅家的最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