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客家汉剧唱乡音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6月07日        版次:A07    栏目:“乡音”征文作品选登    作者:徐林

    

  □徐林


  偶然的机会,朋友给了我一张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周五有戏”专场表演的票,说我应该去品味哝哝细语的母语古韵,用普通话的键盘码字已经慢慢腐蚀了我乡音深处的根基底蕴。他告诉我,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近来创新了许多优秀剧目,这种耳目一新的客家文化表现形式,于我绝对是一种“新刺激”。

  说来惭愧,我每晚都在亲水公园散步,这里举办过许多次非遗惠民展演,每每引得人潮涌动,可我都未曾有片刻停留,也因此迟迟未曾邂逅广东汉剧。现在一经点拨,我才留意起这类表演。那天亲水公园小舞台上又举行了一场广东汉剧院的“周六艺苑”表演,照例是观众如潮,舞台下事先放好的小板凳上早已座无虚席,还有很多人驻足,俨然上世纪90年代时的电影下乡或邻家电视机前集体追剧的场景。听身边的观众说,这只是露天表演,戏剧行当、乐器种类、舞蹈、武打都是打了折扣的,比如广东汉剧表演《盘夫》、汉曲《梁祝十八相送》,要看精彩全貌,还得去剧场里看。当然这里的表演也不减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自有风味。听君一席话,我更加期待那张戏票即将带来的精彩。

  那天一进场我就感觉到汉剧独有的气场和氛围,颇有气势的前台我已很久没有见过了,与那些发烧友的私伙局大不一样。坦白讲,我很少看戏曲剧目,年轻时也不懂粤剧,人到中年了才慢慢了解了些故土的民俗文化,但也只知有名的《帝女花》、《分飞燕》,知道红线女、薛觉先是比较有名的粤剧表演家。和众多民族传统文化一样,观众群年龄老化,年轻观众跟不上,专业人才的缺乏,大概也是汉剧市场陷入困局的主要原因。我看了看手中的节目单,主演人员名单里,倒是一众优秀的青年演员,个个科班出身。表演十分精彩,演员们举手投足间的优雅,曲调各句之间的起承转合,唱腔的千变万化,既将人物的性格、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又体现出汉剧的感染力。

  广东汉剧也被称“外江戏”,那是勤劳勇敢的客家人从中原长途跋涉带来的有民族印记的“中州古韵”。“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愿这乡音如同牡丹一样绚丽多姿,久留弥香。

  

  《“乡音”征文》栏目欢迎投稿。稿件要求具有纪实性,以散文随笔为主,紧扣岭南文化。投稿请发至邮箱:hdjs@ycwb.com,并以“乡音征文”为邮件主题,个人信息请提供电话、身份证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