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菜与睡莲共生 |
|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张文 通讯员 董子龙 6月9日,羊城晚报记者在韶关南雄市采访获悉,当地科技工作者在广东南雄小流坑—青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国内罕见的野生莼菜大面积聚集分布。据了解,野生莼菜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南雄市拟建立莼菜种质资源保护区,加大对野生莼菜的保护力度,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对莼菜的培育和开发。 A 探访 莼菜藏深山,与睡莲关系密切 日前,羊城晚报记者随小流坑—青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技术员钟平生一道,驱车沿盘曲的山路行驶约一个小时,进入青嶂山腹地深处,再下车沿泥泞的山路步行,最终在群山环绕的一处3亩大小池塘里见到了莼菜的“真面目”。 “这些椭圆形叶子的就是莼菜。”钟平生指着铺满水面的青绿色水草告诉记者,莼菜浮生在水面或潜在水中,夏季抽生花茎,开暗红色小花。钟平生从水中捞出一株莼菜的芽头和嫩叶,上面附着厚厚一层透明胶质,显得分外顺滑。 在公路边的一处约十亩大小的水塘里,水面同样铺满椭圆形、青绿色的水草叶子。在钟平生提醒下,记者才留意到,半边水面的水草叶子上多有明显的扇形缺口,另外半边水面上铺着的则是完整的、鹅蛋大小的椭圆叶片。 “有缺口的是睡莲,没有缺口的就是莼菜,我们观察发现,莼菜在往睡莲生长的区域‘侵略’,也许过两年睡莲就会被莼菜‘赶走’了。”钟平生说莼菜属睡莲科莼亚科水生草本植物,跟睡莲是“近亲”,青嶂山一带野生莼菜的发现也与睡莲有关。 2014年保护区工作人员在青嶂山进行物种普查时,在青嶂山天池内发现有疑似“睡莲”分布,后经确认,这些貌似“睡莲”的水草实际上是野生莼菜。近年来,钟平生等人又先后在青嶂山一带多处山塘、鱼塘发现有野生莼菜分布,涉及南雄市主田、江头两镇多个村委,野生莼菜分布水面总面积约70亩。 B 习性 莼菜分布广,对生长环境要求高 “莼菜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我们经过初步化验,这些山塘和鱼塘的指标都达到一类或二类水质标准。”钟平生说,野生莼菜虽广泛分布在北半球许多地区,在我国从云南、四川到江苏、浙江的南方多地都有分布,但莼菜对生长环境尤其是水质要求极高,目前青嶂山已发现野生莼菜均分布于丛林密布、人迹罕至的区域。 据了解,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过度开发,莼菜自然种群数量极速减少,在我国的分布范围也不断缩小,莼菜种性退化已经比较严重,已濒临灭绝。1999年莼菜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目前国家已投入巨资,在杭州西湖、四川马湖等地建立多个莼菜种质资源保护区,对莼菜进行保护和开发。 钟平生告诉记者,我国野生莼菜分布极少,广东省内此前仅在乳源南岭发现少量分布(约50株),湖北利川及重庆石柱等地的沼泽、池塘也有生长,但面积都不大,青嶂山区域多处池塘、鱼塘发现野生莼菜分布,其面积之广,在国内是非常罕见的。 C 前景 谋产业发展,筹建种质资源保护区 钟平生说,南雄市农业部门已计划在青嶂山腹地野生莼菜集中分布区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区,对野生莼菜进行进一步的保护与研究,因莼菜具有极高的食用和医疗价值,下一步当地或可依托莼菜资源优势和当地环境优势,借鉴国内人工莼菜种植经验,发展形成莼菜产业。 钟平生算了一笔账,莼菜采摘期在每年5至10月,人工种植一亩莼菜每年可收获600至1200斤,市价每斤超过20元,而且莼菜是多年生植物,种下去之后采摘期可以持续20年,如果形成产业,对周边山区群众增收将有明显提升。 记者从南雄市相关部门获悉,当地已初步规划在野生莼菜集中分布区建立莼菜种质资源保护区,并按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区划要求,将莼菜生长池塘区划为核心区并实行征用,池塘周边集雨区内的山林和水田区划为外围保护区,同时投入资金建立苗圃,进行研究、开发。 “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莼菜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十分苛刻,这也证明了南雄生态环境优良。”南雄市有关负责人称。该负责人表示,当前南雄市正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规模化发展莼菜产业是推动南雄高质量发展新的有效途径。 相关链接 “水中人参” 引文人骚客竞折腰 “莼菜用来食用的主要是还没露出水面的嫩叶和芽头部分,像茶叶一样,一芽一叶。”钟平生说,因为莼菜富含胶质,口感爽滑鲜美,深受江浙地区食客们的喜爱,西湖莼菜羹是一道著名杭州传统名菜,莼菜银鱼羹则是一道经典苏州名菜,此外莼菜还可用来凉拌或煮粥。 莼菜古称“茆”,早在春秋时期,《诗经》中便有“思乐泮水,薄采其茆”的记载。《齐民要术》称“诸菜之中,莼为第一”。“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若问三吴胜事,不唯千里莼羹”……莼菜的美味历来受到文人墨客们的青睐。 野生莼菜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如今人们吃到的莼菜多为人工培育,江浙地区有种植莼菜的传统。湖北利川、重庆石柱等地近年来大力发展人工莼菜种植,产品还远销日韩等地。 因莼菜生长环境严苛、资源稀缺,加上胶质丰富,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常食莼菜具有药食两用的保健作用,又被称为“水中人参”,还衍生出莼菜饮料、莼菜面膜等深加工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