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使用公筷公勺、拒绝滥食野味、深化光盘行动、推进垃圾分类……

广州拟将文明行为上升为制度规范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6月12日        版次:A02G    栏目:    作者:鄢敏、张豪

  羊城晚报记者 鄢敏 张豪

  

  目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日常生活市民应如何做?11日,在广州市第124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关于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的行动方案》给出了答案。

  

  广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近期出台

  

  广州市文明办副主任鲍炜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市积极倡导和践行出门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行为,达到了广泛宣传、动员的好效果。“很有必要把这些好经验、好做法巩固下来变成规范,确保常态长效推进。”在此基础上,推出《广州市关于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的行动方案》。

  据鲍炜介绍,行动方案包括文明习惯、文明餐桌、爱国卫生运动、文明出行等十大行动34项具体措施。在具体的措施中既注重正面倡导,把一些市民日常生活的良好行为习惯如出门戴口罩、排队“一米线”、分餐公勺、预约就诊等固化下来,推广形成文明风尚,又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文明行为如滥食野生动物、薄养厚葬、乱停乱放等不文明行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禁止性的要求,回应群众的关切和诉求。

  接下来,广州将强化建章立制,依法规范文明生活方式行为。大力推动文明行为立法工作,积极推动出台《广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把使用公筷公勺、拒绝滥食野味、深化光盘行动、推进垃圾分类等纳入文明立法的内容,上升为制度规范,以制度的刚性约束来规范文明行为。鲍炜指出,此项工作前期已经完成了立法审查工作,将于近期出台。

  

  公职人员违规食用野生动物将受处分

  

  发布会上,广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徐伟强介绍了6月1日起施行的《广州市禁止滥食野生动物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徐伟强表示,在立法过程中,也考虑过是否设立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黑名单”和可以食用的“白名单”的问题。但因为“黑名单”涉及物种非常多,罗列出来不便于实际操作,只好采用排除法。5月27日,国家农业农村部公布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实际上就起到了“白名单”的作用。

  此外,徐伟强解释了违法食用野生动物的处罚规定。《广州市禁止滥食野生动物条例》第二十条明确规定:在酒楼、餐馆、食堂、农庄、会所等经营场所食用野生动物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罚款。在酒楼、餐馆、食堂、农庄、会所等经营场所以外场所食用野生动物的,由林业、农业农村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处罚。他指出,公职人员违反规定食用野生动物的,除罚款外还要依法给予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