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党建引领,凝聚乡村振兴最大向心力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6月12日        版次:A10    栏目:头雁日记    作者:赵映光、王漫琪

       何燚斌(右)与贫困户话家常

 

  讲述人:深圳市光明区凤凰街道办事处驻汕尾市城区捷胜镇军船头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何燚斌

  记录时间:6月5日   整理:羊城晚报记者 赵映光 王漫琪

  

  我的老家在梅州市大埔县,从大山里走出来,我对农村感情很深,工作以来内心始终怀着“把深圳经济特区先进的思想观念带到贫困村去,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念。因此,在听闻有机会到汕尾驻村扶贫后,我第一时间报了名。

  军船头村是汕尾市城区捷胜镇的第一个行政村、门户村,因村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以农业、种养为主,收入渠道单一狭窄、增收困难,成了省定贫困村。

  我还清楚记得四年前刚到村子时,因没有排污管道,村里生活污水横流、臭气冲鼻,道路也泥泞不堪,乱搭乱建等现象随处可见。

  针对这一系列民生痛点,我和村两委党员干部们经过多次调研走访后认为,必须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才能带动全体村民形成全员参与乡村振兴的最大向心力。

  此后,我们在汕尾市委、城区委、捷胜镇党委的支持下升级改建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将废弃20多年的旧牛棚“变废为宝”,打造成为全市示范点的党群服务中心,并依托村级阵地建设,规范制度,通过党员群众群策群力,有效推动了各个项目落地。

  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军船头村的变化逐步显现,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让我感动的是,当年曾因自家违建被拆除几乎要跟村干部打架的村民,如今每次遇到村干部都会主动打招呼,并竖起大拇指表示感谢。许多村民一见到我,还会跟我拉几句家常。

  现在,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对亲戚朋友提起自己的家乡也更有底气了。我自己也多次利用假期,带家人来军船头村参观,亲人的肯定和“点赞”给了我莫大鼓励。

  脱贫攻坚,关键在产业。我们因地制宜地把乡村旅游作为了军船头村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在深圳市光明区委、深圳对口帮扶汕尾市指挥部、凤凰街道党工委大力帮扶下,投资3700多万元建设荷花莲藕生态园农业观光项目、荷塘酒店和农贸市场三大扶贫产业项目。其中,农贸市场已由镇“三资平台”发包出租,荷花池已经种上莲藕,荷塘酒店正进行地基建设,未来将打造成集休闲娱乐、农业旅游、产业扶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大大增加贫困户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

  与此同时,村里还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成立了军船头村新致富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11户16人参与葛薯种植。

  截至2019年底,军船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7户143人已全部脱贫,全村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约6120元增至18604元,其中有劳动力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约4632元增加到16361元,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