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东莞沙田再现莞草收割盛景

莞草种植试验基地迎来首批莞草收割,将用于编织工艺品,传承这一“省级非遗”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6月16日        版次:A07    栏目:    作者:余晓玲、沙田宣

     收割下来的莞草整理成捆

     收割莞草

     莞草编织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余晓玲 通讯员 沙田宣

  近日,位于东莞市沙田镇穗丰年水道旁的莞草种植试验基地迎来了首批莞草收割。首批收获的莞草将为沙田镇莞草编织创作单位提供优质原材料,助力传承和弘扬莞草文化。

  

  首批亩产约500斤干草

  

  当天上午,沙田镇宣教文体局、文广中心工作人员,莞草文化爱好者和党员志愿者们顶着烈日、拿着镰刀忙碌地收割莞草。

  据悉,该批莞草于2019年7月份播种,经技术人员专业指导和种植人员悉心管理,总体生长良好。据了解,莞草一般一年收两造,正常情况下每亩可收干草约1000斤。该首批种植的莞草因受疫情和持续强降雨天气等综合因素影响,亩产干草约500斤,预计下半年的收成能达到正常水平。

  已近70岁的莞草种植技艺传承人、阇西村村民王祐,担任沙田镇莞草种植试验基地种植工作的主要技术顾问,他种植莞草已有几十年经验。王祐说,对于这批莞草,他们倾注了大量心血,终于迎来了收割。

  据王祐介绍,本次收割的莞草品种以“珍草”为主,此类正宗莞草有草身韧度高、柔软度好等特性,相对其他咸水草更适合用来编织和作为缚物吊重工具使用。

  

  晒干后将用于工艺编织

  

  在首批莞草收割现场,志愿者们通过体验收割、莞草晾晒、观看莞草作品、摄影采风,零距离感受莞草文化的魅力。

  据沙田镇文广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经过收割、破草、晾晒等环节后,首批收获的莞草将在晒干后用于编织工艺品,部分将送往学校作莞草编织兴趣班教学材料。接下来,沙田镇将以此次莞草收割为契机,组织沙田镇“白玉兰”社工、高校开发莞草编织作品,辖区学校开展莞草文化教学,更好地传承莞草文化。

  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沙田镇探索恢复莞草种植,并开展编织手工艺传承工作。该镇组织“白玉兰”社工开发莞草编织作品,成立莞草“妇创坊”,使莞草这一“活化石”再次展现在人们眼前。

  沙田镇还把莞草编织融入学校第二课堂,组织沙田镇第一小学、中心小学等学校举办莞草编织兴趣培训班,邀请民间莞草编织艺人开展手艺传承活动。

  

  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范围

  

  2019年,沙田镇在美丽的穗丰年水道旁选取了占地约30亩的地块进行一期莞草种植试验基地建设。接下来,沙田镇将继续完善基地规划建设,把莞草的各种科普知识、种植技艺、编织技艺等建设成科普长廊,并设立专门的莞草编织加工、体验、展览场所,与有关高校、机构合作,提升和丰富莞草编织技艺,探索推出系列莞草文创产品。同时,沙田镇还计划把莞草种植试验基地打造成为沙田镇青少年户外拓展、基层党员活动体验基地等,组织开展系列的种植、收割、知识宣传等活动,进一步推动莞草种植、编织技艺的传承。

  另外,该莞草种植试验基地还将为沙田镇今后扩大种植范围提供草种的保障,沙田将把莞草种植扩至穗丰年湿地公园、相关的河道和公园中,进一步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链接

  

  东莞因莞草得名

  如今莞草几近绝迹

  

  根据《东莞县志》记载,东莞在广州之东,取名东字,出产莞草,故名“东莞”。莞草曾在东莞的滩涂水朗连片衍生,成为沿海人们就地取材的薪火燃料,其质地润滑、柔韧,又是人们棚居遮风挡雨、捕鱼捉蟹、缚物吊重之生活、生产物料。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如今,莞草在东莞几乎绝迹。

  据《宋起居注》载:“广州刺史韦朗,作白莞席三百二十领。”这说明在南北朝的刘宋时期,东莞已大量生产草席。由此推测,东莞种植莞草的历史可追溯至1000多年前的南北朝。而莞草编织的历史则更久远。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少东莞人以莞草编织为生。莞草制品曾行销东南亚、欧美等海外市场。但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以塑料、工业材料等为原材料生产的制品由于成本、工艺等优势,逐步取代莞草制品。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莞草种植日渐式微。上世纪九十年代,东莞全市已无莞草种植。近年来,沙田镇开始探索恢复莞草种植。

  2007年,“莞草编织”作为一项传统技艺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9年,沙田“莞草种植技艺”入选东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