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深中通道首节沉管对接成功

与西人工岛实现“海底初吻”,项目关键线路的核心控制性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6月18日        版次:A04G    栏目:    作者:王丹阳、李天军、粤交集宣、岳路建

     16日傍晚,深中通道首节沉管浮运编队顺利到达系泊区域,开始沉管系泊作业,为正式沉放对接做准备 羊城晚报记者 王磊 摄

  文/羊城晚报记者 王丹阳 李天军 通讯员 粤交集宣  岳路建

  图/羊城晚报记者 王磊

  

  17日,记者从广东交通集团获悉,当日11时45分,历经约34小时的出坞、浮运、系泊、安装,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首节沉管(E1管节)成功沉放海底,与西人工岛实现“海底初吻”。这标志着深中通道首节沉管对接顺利完成,也标志着深中通道项目关键线路的核心控制性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长约6.8公里,由32个管节“搭积木”般连接而成,其断面宽度达46米—55.46米,比港珠澳大桥双向六车道钢筋混凝土沉管隧道断面要宽9米-18.5米,是世界上最长、最宽的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而首个管节长123.8米、宽46米、高10.6米,重约6万吨,排水量如同一艘中型航空母舰。

  

  “巨无霸”穿越50公里海域  

  

  16日2时,深夜的海浪声格外清晰,珠海的桂山岛已经是一片忙碌。在“一航津安1”沉管浮运安装一体船的提带下,E1管节通过坞内、外带缆,缓缓通过深坞坞口,进入伶仃洋外海等待区。

  16日6时,东方刚刚泛白。以“一航津安1”为核心的浮运编队出坞后,驶向茫茫海域。经过1.5公里的预制场支航道,穿过5.5公里的榕树头航道,进入8.4公里繁忙的伶仃航道。

  16日16时,阳光正好。一体船携带E1管节经过两次转向后,对接首端朝向西人工岛暗埋段方向,“一航津安1”在基槽内安全拖航,浮运团队集结队伍,准备带缆作业。随后,首节沉管浮运编队顺利到达系泊区域,开始沉管系泊作业。

  从珠海桂山岛的预制工厂到西人工岛的沉放安装区域,浮运距离长约50公里,途经7次航道变换,其中经过日均通航船舶超4000艘的伶仃航道,水运航道交通安全管控难度很大。

  

  深海对接误差不超5厘米

  

  16日22时30分,在6.5个小时的系泊、准备后,正式开始了E1管节沉放对接工作。如何在暗流汹涌的深海之中实现误差不超过5厘米的精准对接安装,这是建设者们面临的最为严峻的考验之一。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比港珠澳大桥双向六车道钢筋混凝土沉管隧道断面还要宽,单孔跨度超过18米,沉放最大水深达到40米,沉管结构的受力非常复杂,是目前世界上最宽的海底沉管隧道。”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伟乐表示,“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的工程规模和技术难度前所未有,要攻克这些难关核心装备和核心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17日10时,随着一体船对E1管节缓慢下放和水平绞移,不断调整管节坡度,首节沉管成功着床于基底,完成沉放作业。期间,潜水员不断下水进行探摸,检查管节艏艉位置,以确认沉管对接端无异物。

  17日11时45分,明媚的阳光映射着海面,深中通道首节沉管对接顺利完成,建设者们紧绷了36个小时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深中通道是国家“十三五”重大工程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过江通道。项目全长约24公里,按照计划,2022年6月份将完成最后一节沉管浮运沉放,项目全线计划于2024年建成通车。通车后,来往深圳中山车程将由2小时缩减为20分钟,有效释放广东当前的区域交通路网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东西两岸产业互联互通以及各类要素的高效配置,推进大湾区城市群深度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