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消费券被“薅羊毛”,既要检讨技术更要从长计议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6月19日        版次:A11    栏目:今日论衡之民生探微    作者:耀琪

  □耀琪

  

  多地政府面向市民及游客发放大量政府消费券,以推动和支持零售、餐饮等行业复工复产。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各地持续发放消费券热潮之下,出现了倒买倒卖政府消费券,以及用消费券套现的黑灰产交易链条。“羊毛党”中介明码实价吸引持券者转手消费券,并经商家核销后,商家、羊毛党、持券者三方合谋分成,制造虚假交易从中获利。

  消费券发放的目的是要对消费市场发挥杠杆作用,刺激相关产业的消费,为经济回暖助力。市民去消费了,企业人气回升,运营才能重新被激活。

  然而,有某些人钻监管和技术等方面的空子,将消费券套现、交易,并从中获取利益的情况,至今无法杜绝。这等于将政府部门派发消费券的良善初衷完全瓦解。商家、羊毛党、持券者通过合谋,将政府财政部门的资金收入自己囊中,这些进了私人口袋的现金,基本不会被投到最需要活水的餐旅企业上。行业得不到人气支持,得不到真正的消费,生产就无法恢复常态化。

  因此,绕开监控进行“套现”的虚假交易行为,实际上就是一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套取资金行为,有法律界人士认为,这种行为已经涉嫌诈骗罪。薅羊毛一说,明显是淡化了这种非法获利的色彩。

  消费券既然是互联网技术下的产品,要保证公平、杜绝违法,保护纳税人利益,自然也要通过技术手段来消除弊端。比如,通过大数据实时识别异常交易,多维度甄别薅羊毛的违法行为,及时对违规套利的商家警示整改、剔除核销名单。出现短时间收入多张大额消费券的,要马上进行核查,如确有违规情况,可将商家或消费者列入黑名单。但采取以上系列动作的前提是——政府要意识到“薅羊毛”对于侵蚀财政资金的严重性,并要求技术合作方消除隐患。

  从长远而言,推动疫情后的餐旅企业全面恢复常态,光是靠消费券也是不够的。消费券只能是在某些时点上临时性的福利派发。因为消费者如果只是依赖优惠而消费,那么财政和企业也是无法承受的。

  所以,从根本而言,还是要对相关企业进行全方位的经济、制度和社保方面扶助。这些扶助不能是口号,而应该是一条条可执行、可检验成效的措施:比如,中小企业贷款难就是一个长期困扰企业主且没有特效办法的问题,如何破解?又比如,如何整治食肆的卫生情况,如果卫生环境没有起色,只是多了形式上的测测体温,那么消费者的戒备心理仍难以消除,始终还是无法激活大多数市民的消费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