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秋风万里又重阳

——记老领导冯灼锋同志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6月21日        版次:A07    栏目:    作者:李时平

    

  □李时平

  

  冯灼锋同志是我的老领导。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中共韶关市委办公室第一秘书科工作时,他任中共韶关市委正厅级的副书记。他前后还出任过广东省连县(今连州市)县委书记、清远地区行署专员、中共韶关市委书记,广东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省农委主任、省政协常委等职。

  一晃30多年过去了。去年底,我邀请灼锋同志一同重返韶关,参加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组织的公益赠报活动。我们来到仁化县的城口和红山,重走当年“改革路”。已82岁、满头银发的灼锋同志依然精神矍铄,一路欢歌,还兴致勃勃地赋诗一首,题为《重游红山》:“云雾缥缈迎仙客,满目茶园遍地香;驻足流连思往事,情浓似水驻山乡。”

  往事一幕幕浮上心头,我感慨万千。灼锋同志工作务实,深入基层;为人谦逊、坦诚、包容,有长者之风。忆当年情景,我终生难忘。

  

  春风桃李,化雨新人  

  

  我是1985年8月大学毕业从湖南到广东韶关,分配在市委办公室工作的。翻阅当年写的日记,有两则与灼锋同志有关:

  “8月28日,晴。跟市委冯灼锋书记交谈,他是主管农业的,原来在连县工作,人很热情,勉励我好好干,还问我写过材料没有?……”

  “9月3日,晴。上午冯书记等在我们办公室谈天。他今年47岁,是个乐观开朗的人,喜欢到基层和实际中去。他说除了开会,他都要下乡……”

  当年我是刚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又是从外省来的,人地生疏,语言不通,工作上更是新手。灼锋同志虽是市委领导,却没有半点居高临下的架子,与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干部亲切交流,勉励有加。有一件事至今我仍心存感念,更感受到灼锋同志的宽厚待人、春风化雨。

  1985年11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在韶关召开第一次山区工作会议。会议前夕,我随灼锋同志陪新上任不久的省委书记林若同志到英德县(后改县级市)调研了大理石厂、淀粉厂、宝晶宫。第二天上午,我们还到该县所属的浛洸、九龙两区(今为镇,下文提到的区今皆改镇),听取县、区主要领导的汇报。

  这次调研,是我的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市委司机和市公安局警卫都对我认真地进行了“处世哲学的教育”,指出我有两处做得“不到位”:一是在宝晶宫参观时正下雨,我因要先下车去联系接待,未能及时给冯书记打伞;二是去浛洸区,我因经验不足,未能及时跟上领导的车队。后来回到办公室,科长也为此找我谈话了,我思想压力颇大。但灼锋同志当时没有半点责备于我,还是一如既往,继续带我去调研。

  

  深入基层,作风务实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灼锋同志一有空就下基层调研,正是其一贯深入务实的工作作风。

  1985年11月初,我又随灼锋同志来到广东贫困山区著名的“四大金刚”之一岩背区。当时极度贫困的德尚乡(今为行政村),人均年收入不到150元人民币,灼锋同志一路都认真地与当地随行干部探讨如何帮当地人脱贫致富。

  第二年8月,我再次随灼锋同志下“三连一阳”地区调研。我的日记曾记载如下:

  8月4日,星期一,晴。上午接办公室领导通知后即刻出发,九点半左右到乳源瑶族自治县。由县领导陪同考察正在建设中的佛教名寺——云门寺。之后到一六区铝制品厂调研。该厂是以南水水库移民的八十多名员工为主力的乡镇企业,由于信息不灵,资金、技术缺乏,市场销售存在困难。灼锋同志了解后,立即致信市供销社领导,要求帮助企业解决技术、资金以及产品销售等问题。

  乳源必背区是“世界过山瑶之乡”,当时极度落后。灼锋同志提出,瑶族林区致富要靠多种经营。旋即我们又赶到桂头区与东莞老板合资新办的烟花爆竹厂继续调研。

  8月5日,星期二,晴。上午灼锋同志应邀参加“韶关市劳动学会1986年年会暨全市劳动局长会议”,之后沿着“广东第一峰”天井山向连县出发。三四百里蜿蜒山路尘土飞扬,我们下午一到达,就马不停蹄地考察了连州氮肥厂、造纸厂和复合材料厂等三家工厂。

  8月6日,星期三,晴。灼锋同志调研连县所属的龙坪、星子、瑶安、保安四个区(乡镇),与基层干部座谈,深入到新投产的龙坪水泥厂、即将投产的保安罐头厂等企业考察。灼锋同志一边考察,一边结合基层实践,思考他的论文。瑶安的区委书记说,林区人以前靠砍树为生,只会越砍越穷、越穷越砍,恶性循环。他提出要信息灵通,多种经营。灼锋同志深以为然,鼓励他照此路子探索下去。在星子区,他又应邀参加了市农委组织召开的全市水土工作会议并作讲话。

  8月7日,星期四,晴。我们一行离开连县到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像连山这样的“少、山、边、穷”的县,如何发展山区经济?他一路思考,一到那就马上和县委书记一起召集县经委、农委有关部门座谈,提出要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消化本地原材料,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走出连山特色的经济发展新路。

  8月8日,星期五,晴。灼锋同志考察了连山毛制品厂、制罐厂、松香厂等六家厂,之后赶至连南瑶族自治县与县主要领导座谈。

  8月9日,星期六,晴。我们一行赶到阳山县与县分管党群和农业的两位副书记座谈,然后回韶关。

  这次下乡调研,有三点我感受颇深:

  一是他不怕辛苦。灼锋同志顶着高温酷暑,短短六天时间,往返数百里山路,深入5个县7个区(乡镇)调研了13家企业,真正帮助指导基层解决了一些具体困难。

  二是他作风务实。灼锋同志长期在基层工作,做群众工作很有一套,比如他会多种方言,见到不同地方的人说几句当地话,能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他对调研中反映的困难和问题,从不会敷衍了事。他不怕麻烦,勇于担当,乐于为基层排忧解难。

  三是他注重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灼锋同志调研时大都是带着问题而去。这次调研路上,他给我们看正在撰写的有关发展农村经济的论文,并探讨有关问题。与县区(乡镇)领导和企业的座谈也丰富了他的论文内容。他善于学习总结,思维清晰,注重吸取基层发展农村经济的丰富实践经验,提升理论高度,然后再来指导全市乃至后来他负责的全省的农业、农村工作。

  他写的论文多次在全国、全省获奖。他曾为省人大草拟《广东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并在1993年由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实施,这在当时属全国首创,也是他就任省“农官”的岁月里的得意之作。此外他撰写的《关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性意见》,是以广东省委文件下发全省的,还有公开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三农”问题的思考》,等等。

  我早已不在灼锋同志身边工作,上述这些情况是近年我通过阅读《重温那个年代》那本书和偶尔听他本人谈及了解到的。

  

  诗意人生,夕阳无限

  

  “三连一阳”调研回韶前,灼锋同志已通过省里组织的统一考试选拔,要到华南师范大学行政学院补上大学。调研回来不久,他便要去读书了。我特地赠给他一个日记本作临别纪念,并在扉页题上“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年半后,我也调离韶关了。

  1992年灼锋同志自中共韶关市委书记的职位调任广东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省农委主任,1996年后任广东省政协常委,直到2004年正式退休。这期间,灼锋同志撰写了不少调研报告和专题论文,还有散文,特别是农业、农村、农民“三农”方面包括咨政建言方面的内容,对全省政策方针的制定实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退休后,他仍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文思泉涌地撰写了不少杂谈、散文、诗歌等。字里行间充满着社会责任感,情系民生苦乐,又对祖国山河大地,特别是粤北的山山水水,充满深深爱恋。

  2018年10月13日,灼锋同志年满八十,特邀几个老同事聚会。当时他曾即兴赋诗一首:“八十看似路漫漫,回首其实一瞬间。展望未来国强盛,中华大地更斑斓。”

  灼锋同志老骥伏枥、壮怀不已,诗意人生、夕阳无限。他清廉自律、作风严谨,关爱新人,是我职业生涯起点时的好导师。今天和明天,他仍然是我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