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深圳第一代女公交车司机谢笑玲

滚滚车轮见证特区变迁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6月30日        版次:A04    栏目:小印记·大时代 我的特区故事    作者:李天军

     谢笑玲

  文/羊城晚报记者 李天军  图/羊城晚报记者 王磊

  1993年6月的一个清晨,谢笑玲登上27路公交车,紧握方向盘向罗湖区委开去。没想到这一开就是近三十年。

  从当年帆布连接通道的老式公交车,到现在的纯电动、配备倒车雷达GPS定位系统,谢笑玲这名深圳第一代公交车女司机,以车轮丈量特区,用行驶200万公里的总纪录,见证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历史变迁。

  

  学车得站起来打方向盘

  

  等候41路公交车的乘客,经常能看到一位身材中等、笑眯眯的女驾驶员,她就是谢笑玲。每天早晨,从桃源村总站出发,经过22个站点,目的地是13公里外的华新村,沿途的每一个站点她都烂熟于心。

  谢笑玲1983年随父母来到深圳,1989年高中毕业后,刚满18岁的她就进入了深圳公共汽车公司(巴士集团的前身)工作,担任2路公交车的乘务员。

  工作两年后,公司改制,内部组织驾驶员培训,谢笑玲报名参加,成为深圳第一批女公交车司机的一员。“如果不学车,就要下岗。我妈妈当时不同意女孩子去开公交车,但是我不愿意失去这份工作,还是去报名学车了。”

  谢笑玲回忆说,当时学车的时候,大巴车的机箱在车头,驾驶室内温度经常高达40摄氏度。方向盘没有助力器,女孩子力气不够,只能站起来打方向盘,“坐着根本掰不动。”当时一起学开车的共有三个女孩,她是唯一一个一次性通过考试拿到A牌驾照的。

  

  30年来未出现驾驶事故

  

  谢笑玲在27路公交线路实习了整整一年。“实习就是我负责驾驶,师傅在旁边看我操作,告诉我一些应急情况如何处理。”谢笑玲说,当时的公交车还是由帆布连接的通道车,车身有十七八米长,倒车、转弯等操作都很需要技术。“当时在罗湖区委路段,出公交车站就要左转弯,车头开出去了,车尾还在站里。变道很困难,经常弄得满头大汗。”

  30年间,谢笑玲先后担任过27路、307路、19路和41路等公交线路的驾驶员。行驶里程累积达200万公里,期间从未出现过事故或投诉。“学车的时候师傅就经常提醒我们,我们载的是人,不是货物,最重要的就是安全。”

  几年前,谢笑玲还是19路公交车司机时,经历过一次台风。望海路上,一些树被台风吹倒,路边站着的安保人员也被风吹得站不稳。谢笑玲说,当时车上载着4名民工,他们一直在喊:“司机,你的车在晃!”她一边告诉乘客们不要害怕,一边在心里告诉自己,“不要急,慢慢来。”最终将乘客安全送达目的地,然后将车开回了总站。

  

  透过车窗见证深圳变迁

  

  2019年春节,曾获得“广东省安全文明驾驶人”“第一届深圳国企十大工匠”“深圳巴士集团巴士工匠”等荣誉称号的谢笑玲,出现在了“拥抱春天-2019深圳春节联欢晚会”的观众席上。谢笑玲说,以往的大年三十,她都还在线路上加班。30年来在家过的春节,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晚会的演出让她很是震撼,“很多场景都是我经历过的。”从业30年,谢笑玲亲历了深圳的发展和变化。

  让她感受最深的是与她每天亲密相伴的公交车。“当时的燃油车,你一开车就出一身汗,前置机头热气从脚边冒出来,夏天衣服没干过,一天下来满脸都是灰。现在公交车都是纯电动车,自动波,还有空调、倒车雷达、GPS定位,我们的工作轻松了很多。”谢笑玲还特别提到,深圳是全球第一个实现公交车全面电动化的城市,言语里满是骄傲和自豪。

  对于特区的变化,谢笑玲最有发言权,30年来,车轮下见证着特区的日新月异。“上海宾馆以西,以前是黄泥路,到蛇口都是羊肠小道,现在深南大道是八车道,蛇口的望海路多么的壮美,文锦北路、深大北门这条路从四车道变成了八车道,深南大道双边是四车道,现在两边种满了花,中间还有绿化带,多漂亮呀!还有布吉海关那条路,当时是柏油双向四车道,现在是六车道……”谢笑玲说,深圳几条标志性的道路,她都跑过。“每天都可以从驾驶室的窗口,看到不同的人、不同的景象,觉得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