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45元买来的单车骑了25年,每次在饭堂吃饭从未超过7元

八旬“抠门教授”捐款近70万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7月12日        版次:A01G    栏目:    作者:陈亮、江威涛、孟楠、廖晓键

     肖鑫和与陪伴自己25年的老单车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陈亮 实习生 江威涛  通讯员 孟楠 廖晓键

  

  近日,广州中医药大学关心下一代助学基金收到一笔20万元的捐款,捐赠者是该校83岁的退休教授肖鑫和。

  肖鑫和是一名老共产党员,1965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前身),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关工委副主任,兼任广州市老年干部大学教授,具有高校教师、中医师、中药师资格。

  提起肖鑫和,熟悉他的人常常笑称他为“抠门教授”。10日,记者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见到这位精神矍铄、衣着朴素的老人,他正铆足劲骑着一辆略带锈迹的自行车穿行于校园。“这款‘杂牌’自行车是我花45元钱买来的,已经骑了25年了!坏了就修一下继续用,这么多年修理费就花了100多元。”

  据了解,这位对自己锱铢必较的老教授,已累计向学校关心下一代助学基金捐款19次,总额达67万7390元。

  

  对自己“抠”对助学大方

  

  “我每次去饭堂吃饭,饭钱都控制在六七元钱,从未超出过7元。去餐厅吃剩的饭菜,我会打包回来放进冰箱,有时候会吃上两三天。”说起自己的“抠门史”,真是“一匹布那么长”,肖鑫和告诉记者,自己身上的衣服一穿就是几十年,除非迫不得已,不然绝不换新的。

  对自己“抠”到极致,对别人却豪爽大方。肖鑫和省吃俭用,把自己多年来的课酬、看病的诊金以及银行存款的利息,加上退休工资的6%,定期拿出来作为捐赠给学校关心下一代助学基金。不仅自己捐款,他还发动社会上的企业和个人向学校关心下一代助学基金捐款。据统计,由他发动的捐赠总额已达76万2566元。

  

  走过艰苦岁月的他懂回报

  

  “我的所有一切都是党、国家、政府、母校、老师给予的,我必须尽心、尽责、尽力回报。”这是肖鑫和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据了解,肖鑫和在学生时代也是一名贫困生,对于贫困有着切身的体会。

  1959年,肖鑫和进入广州中医学院学习的时候,是学校的第四届学生。当时学校建设刚起步,校园里只有一座孤零零的教学楼,学生宿舍、饭堂、教室、大礼堂都在简陋的竹棚里。“起初,学校生活特别好,鸡粥、蛋糕、肉包、鱼……伙食由国家全包。但是过了几个月,经济困难导致我们只能吃小球藻、甘蔗渣,有些同学水肿了,常常吃不饱,”回忆起刚入学的往事,肖鑫和不由得感慨,“还好,这个艰苦的时期过去了。回想起来,现在我们很幸福,应该好好珍惜。”走过艰苦岁月的他,懂得厉行节约、回报社会,这是他坚持捐资助学、为贫困学生解决困难的初衷,“没有党和政府,就没有我的今天!如今生活好了,我要把受助再助人的接力棒接过来、传下去!”

  

  将一直奋斗到生命的尽头

  

  “呼气、吸气,抬腿、转身……”在肖鑫和的工作室里,他为患者和记者演示了治疗鼻炎、颈椎病、腰椎病的养生操,15分钟操练下来,83岁的他仍旧气定神闲。他告诉记者,自己运动健身之余,还主动承担着一定的工作量。如今,他每天都花半天时间出诊,日均接诊6个病人,“在我看来,工作就是延年益寿”。

  在大学求学期间,邓铁涛等国医大师、广东省名老中医曾为他授课,也让他受到了熏陶教育。他逐渐形成了“奋斗不息,一生奉献”的价值追求:“我觉得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学习、奋斗,然后是健康,最后是快乐。”回首半个世纪的中医医学生涯,他说,“我的一生,都在尽力把医疗、教学和科研这三者融为一体。”

  “自从‘广州中医学院’改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之后,学校发展越来越快了。”他表示,学校教学大楼拔地而起,附属医院新修扩建,大学城校区也建成规模,很多仪器、设备配备齐全,师资队伍持续扩大,“我用半辈子亲历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和中医药事业的蓬勃,我还将一直奋斗到生命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