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以更清晰的项目规划 让“共享头盔”更好护航出行安全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7月13日        版次:A07    栏目:广州观察    作者:然玉

  □然玉

  为了更好地深入推进“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近日,“共享头盔”在广东各地出现了。据悉,目前全省共有130个警保共建的交通安全劝导站,配备了3C认证的优质头盔,供途经有需要的市民共享使用。其中,广州共有7个投放点。现阶段,在广州借“共享头盔”无需缴纳押金。“共享头盔”使用时长是48小时,借出后需在48小时内归还到原处,即在哪个投放点借出,就要在哪里归还。

  公众想必还记得,公安部下发通知开展“一盔一带”行动之后,在5月份头盔一度一货难求、价格飙涨。压力之下,官方迅速修正,强调“暂不处罚骑乘电动车不佩戴安全头盔的行为,继续以宣传引导为主。”可即便如此,某些暴露出的问题仍旧是客观存在的。比如说,头盔局部的供不应求,以及部分电动车主惯于不戴头盔等等。置于这种背景下,共享头盔应运而生,可以说是正当其时、确有必要的。

  通过交通安全劝导站投放共享头盔,大致有两个方面的考量:其一,将之作为“宣传教育”的一部分,引导车主遵守法规、佩戴头盔;其二,实实在在给驾乘人员提供安全保护,避免其继续冒险上路发生不测。众所周知,参与公共道路交通,情况瞬息万变。哪怕佩戴头盔的人多一个、佩戴头盔的时间多一点,也是有意义的——从小处着手,“积小胜为大胜”,长远来看,这必将促成整个驾乘习惯、交通安全的大改观。

  需要厘清的是,共享头盔尽管貌似是“共享经济”的新实践,但其与共享汽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是有本质区别的。后者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项目,而共享头盔则更像是助力公共交通安全的公益行为。“头盔”由企业捐赠,无须缴纳押金、免费使用,这种种细节都表明了,“共享头盔”还是属于公共普法宣教、守护市民驾乘安全的公益活动。交警部门深度参与其中,这同样可算是积极履职、前置履职的有益尝试。

  当然了,应该承认的是,至少现阶段来看,“共享头盔”还存在许多不足,其覆盖度、便捷性、认可度、使用频率等指标,都还处于极低的水平。对于一项初步试水的新事物,我们自然要保持耐心和包容。然而,若是要真正让“共享头盔”发挥更大作用,那么就必须直面很多根本性追问——谁来主导?钱从何来?团队怎么建?项目目标怎么定?凡此种种,都必须深度梳理、给出详细方案才是。须知,共享头盔在小范围试点和大规模展开,完全是两个概念。

  “共享头盔”,到底有着怎样的预期设定?是过渡期的应急之举,又或者是具备长远使命、广阔空间的“大项目”?是继续在警保共建的大框架内借势运营,还是逐步转化为严格意义上的市场化、商业化运作?回答好这些疑问,共享头盔才有一个清晰的未来,才能更好扮演自己的角色为市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