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岂能把洪涝灾害当成景观来消费?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7月15日        版次:A06    栏目:首席评论    作者:冯海宁

  □冯海宁

  

  据国家减灾委员会有关负责人13日介绍: 6月以来,长江流域平均降雨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2多;全国有27省(区、市)3789万人次受灾,141人死亡失踪,倒塌房屋2.8万间。面对今年出现的严重洪涝灾害,包括个人自媒体在内的一些网媒却把灾难当景观,用一种游客的心态来消费灾难。

  试举几例——面对暴虐的洪水,有自媒体却拍起了风光片——航拍观音阁,配上抒情优美的背景音乐,取名《水上阁楼》;不久前在贵州,洪水穿过街道从堤坝涌入乌江,被网媒称为“贵州暴雨街道下出现瀑布景观”;近日,浏阳河降暴雨出现山洪,长沙一名摄影师航拍湘江时拍到了浏阳河、湘江泾渭分明的场景,微博上的热搜话题却是“湘江浏阳河变鸳鸯锅”,还有网媒称这是“独特景观”……

  对于这种缺乏基本同情心理,把灾难视为景观的奇葩现象,有网友愤怒地指出:“江西人民陷入水深火热,微博这边欣赏天下奇观,人类的悲欢相通就是笑话。”对于有关“鸳鸯锅”的比喻与表述,有网友点评:“看到标题很无语,看到评论也很无语,人家受灾了你还在‘欣赏’。”  

  可能有人会说,把灾难视为景观进行欣赏,这是一种乐观主义态度,并不等于不同情灾区人民。或者说,防汛救灾也需要一种乐观的态度。但是,这种做法是否考虑到灾区人民的感受,是否兼顾到那些关注灾区灾情的公众的沉重心情?坦率地说值得怀疑,起码缺乏换位思考。

  消费各种灾难几乎成为一些个人自媒体、一些网友的习惯。无论是今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还是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网上都不乏消费灾难的现象。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说好听一点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说难听一点是缺乏人性,利用“逆向角度”博取眼球,获取流量和利益。

  虽然说面对洪涝灾害带来的满目疮痍,要把所有人的情绪调到同一个频道不太可能,但是,面对灾情,包括个人自媒体在内的网媒,应该具备媒体应有的责任,即理性客观地看待灾难,以正确的方式引导舆情,而不是自身消费灾难,并带偏部分网友,把灾难当成一出“喜剧”。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消费灾难也是在灾区人民伤口上撒盐,给灾区人民心里添堵。所以,防汛救灾也需要媒体正确助力,比如应该多站在灾区人民的角度看待灾难,多从防汛救灾的大局关注灾情。今年防汛抗灾这场战斗仍在继续,希望所有力量能拧成一股绳共同战“灾”。

  (作者是北京知名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