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记者探秘海珠湿地公园三期:

四季有花 处处有景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7月17日        版次:A08    栏目:    作者:李焕坤

     16日,海珠区海珠湿地三期建成开园

  

  文/羊城晚报记者 李焕坤 图/羊城晚报记者 林桂炎

  

  翩跹的蝴蝶、清脆的鸟鸣、挂满枝头的龙眼、株株挺立的荷花……乘坐电瓶车漫游位于小洲东路南北两侧的海珠湿地三期,仿佛进入了闹市中的世外桃源。16日,广州市海珠湿地三期建成开园,湿地三期如何建成?怎么游览?羊城晚报记者走进园区一一为你揭晓。

  

  修复:果树抽疏,死水变活

  

  如今的海珠湿地三期,设置果树研究区、科普拓展区、昆虫观赏区等,是集农业保护、果林湿地展示、自然科普、湿地保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湿地农业保护示范园区,供开展科研、监测及科普宣教,与8年前的它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湿地具体是如何建设的呢?海珠区住建局园林景观科工程师黄文超介绍,在果树方面,三期保留原有蕉林、龙眼树等优良果树,抽疏或改造部分老化、长势较差的果树,新增了葡萄、杨桃等果品,发挥果林绿色核心生态效应。在水质方面,疏浚淤塞渠道,连通湿地三期范围内3条主要河涌,加设3个水闸、4个水窦,利用水闸水窦调水补水,达到内外水循环,形成生态净水系统,使死水变活水,并配植以四季常绿矮型苦草为主的沉水植物,改善和提升湿地水质。生境方面,更换土壤与配置不同植物,以常绿植物搭配开花植物分层种植,其中内侧种植秋枫、细叶榕树等常绿植物,外围种植美丽异木棉等开花植物,降低噪音,打造生态景观带;利用荒废鱼塘、蕉林、菜地,打造湿地滩涂、浅滩等,增种适宜鸟类觅食的农作物品种…… 据了解,在一系列修复与改造后,目前三期水质清澈,由原劣Ⅴ类提升至Ⅲ类以上,甚至出现了萤火虫等物种。

  由于属于核心保育区,湿地三期暂不能大规模接待游客,但17日起即针对有科研监测、研学需求的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团队实行有限预约入园,并将不定期面向社会公众推出湿地夜观、自然探究等颇受亲子家庭欢迎的自然教育体验课。

  

  观景:四季有花,古色古香

  

  黄文超告诉记者,三期大约只有1/4是完全保留,其他都进行局部改造,在修复的基础上,运用岭南园林造景布景手法,结合植物季相属性配置不同时节的开花植物,形成四季有花、四季有景,四时风光各不同的景观特色,并因地制宜增加了亭台楼阁、廊桥、拱桥、船舫、石栈道等的建设,游园路线约4.3公里。其中,“紫玉晴川”主要配种玉堂春、樱花等开花乔木,盛花期为2月;“黄花金雨”主要配种黄花风铃木,盛花期为3-4月;“芙蕖香远”主要配种十多类品种的荷花、睡莲,盛花期为5-9月;“蓝楹烟树”主要配种蓝花楹,盛花期为5-6月;桂香回廊主要配种四季桂,四季都会开花;“美人花境”主要配种美丽异木棉、大腹木棉,盛花期为10-12月。

  此外,为了让市民游客更好享受三期的生态成果,园区内建设了多座极具岭南建筑风格的亭、廊、水榭,游人置身其中,凭栏而坐,美景满目,好不怡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