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明代“土司”文物亮相南越王宫博物馆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7月25日        版次:A05    栏目:    作者:黄宙辉、梁艳萍

     观众在欣赏展览

  羊城晚报讯  记者黄宙辉、通讯员梁艳萍摄影报道:金仙宫夜游分心、金镶宝腰带、青花松竹梅纹托杯、红绿彩花卉纹带盖梅瓶……173件/套明代的精美文物来到广州南越王宫博物馆,述说明代土司的故事。24日,由南越王宫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绵阳市博物馆、平武报恩寺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土司遗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墓出土文物精品展”开展,将持续展至10月15日。

  土司制度是古代中央王朝推行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地方政治制度,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积极作用。随着秦汉时期大一统思想和夷夏观思想的形成,如何处理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关系,成为历代王朝的难题。13世纪开始,中央政权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委任当地首领担任土司,允许世代承袭管理当地,实现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制度化管理,体现了古代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西南民族地区独特的“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管理智慧。

  平武,古称龙州,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是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杂居之地,属多民族、多文化交融与冲突的地带。平武土司始于南宋末期,以王、薛两家族为主的客籍汉族土司历经宋、元、明、清、民国至新中国,统辖了当地长达近八百年之久,是我国历史上承袭时间最长的汉族土司之一,创造了独特的土司文化,在土司制度史上具有独特价值,遗留下了丰富的土司遗存,包括衙署、祠庙、墓葬等。

  主办方介绍,本次展览精选平武明代土司薛继贤夫妇合葬墓和宣抚司佥事王玺家族墓出土的173件/套文物,分为 “羁縻徕远”“土司制度”“土司尊荣”“信仰崇奉”和“改土归流”五个部分,包括金银、玉石、陶瓷等生活用器,葬具和墓室石刻等,系统展现了一幅平武明代土司金玉满堂、雍容别致的生活画面。观众可从中一窥明代平武土司的政治、文化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