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研读中考题 学当合格父母·上篇

广阅读重生活探究过程 而非“刷题”“套路”解题

语数英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7月28日        版次:A16    栏目:    作者:蒋隽、陈文怡、彭涵、曾颖仪

     图/羊城晚报记者 谢小婉

  策划、统筹/蒋隽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蒋隽 实习生 陈文怡 彭涵 曾颖仪

  

  7月24日~26日,广州9万多初三学子迎来人生第一场大考——中考。其实相比高考,中考才是学业的“分水岭”,约62%的学子进入高中(总招生计划97703个,其中普通高中计划54878个,中职学校计划42825个),其余选择中职、国际学校等,后面就读的道路可能就不同了。

  考试对孩子教育有相当的指引作用,如今的中考题,有何要求?中考期间,《羊城晚报》每日公布中考考题,让家长们看一看,答一答中考题;想一想,这些题目是否刷新了教育观?要拿高分,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素质?

  题目公布后,家长反响热烈,不少家长表示,“反思怎样的家庭教育,才能让孩子决胜中考”。同时,《羊城晚报》邀请教育专家,对试题及其折射出的教育方向进行解读:广泛阅读;关注社会、时政大事;社会实践,游历世界;批判思维,不盲从;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语文:传统文化、家乡文化,今后语文学习的趋势

  

  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余伟分析,语文试卷的突出特点是关注生活,重视设置情境,提出任务,帮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中进行阅读和表达。  

  如语用题,以有关广福戏台的阅读材料设置情境,让学生拟写对联,所写对联既要符合写作基本要求,又要贴合情境;又如古诗默写,选取学生熟悉的诗词归纳学习活动创设情境,考查对古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再如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让学生读完文本后思考“广府灰塑”能成功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的理由,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只有在实践中学,在生活中用,做到学用结合,学生的语言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阅读方面,试题一共选取了五个阅读文本,涵盖了文言文、古诗词、信息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命题重视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品质,设定灵活,颇多亮点。

  试题综合考查阅读理解能力、鉴赏分析能力、思想与情感的感受能力、文本的品读能力和领悟能力以及阅读的思维品质等。题目设定方面稳中有新,如:课内外文言均出自《史记》,注重让学生在真实的阅读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新问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对人物形象的考查关联了教材内容,综合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比分析能力及相关的思维品质。

  

  数学: 探究过程,而不是“刷题”“套路”解题

  

  黄埔区教育研究院、中学数学正高级教师甘晓芬分析,中考数学试卷体现了时代性、思想性、应用性,进行了德育的渗透。比如第2题是疫情形势下学校饭堂提供套餐的背景,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第16题是线段测量取近似值问题,充分体现了“用数学”的理念;第20题“养老问题”为背景,勾画了老百姓“老有所依”的美好生活;第22题以热门、高科技的“粤港澳大湾区自动驾驶”为背景设计解决问题,体现了广东在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活力和速度。

  试题同时注重创新,例如第9题巧妙地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第24(2)巧妙地融入了建模思想。第24(3)问实际上是学生熟悉的“将军饮马”问题,但呈现形式上很有新意。

  试题传递了一个信息,中考不仅考查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查数学思维能力,第24题是需要学生经历操作、猜想、问题转化的过程,得出结论。试题的引领、导向是非常明确的,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是思维的训练,要经历探究的过程,要理解数学,而不是通过“刷题”用“套路”去解题。

  此外,中考是毕业试与选拔试两试合一,既要考虑知识、基本思想方法的覆盖面又要考虑良好的区分度。命题者用知识点交汇的办法多层次考查。例如第3、5、7、14题,这些题目是2~3个知识点的交汇,难度都控制在简单题的范围;第9、10、15、19、21、23题,知识交汇多,难度也都控制在中档题的范围。第24、25题覆盖面广,难度也是阶梯式逐步加大的,从而区分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

  她表示,中考要让老师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教学不仅要教数学知识,同时要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要培养灵活、多角度的思维方式,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才是数学教育的真正目的,而不是让学生仅会用固定的模式套路解题。

  

  英语:需深度广泛阅读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中学高级教师梁厚富分析, 纵观全卷的阅读题目,无论是细节题、主旨题还是推断题,都要求学生精确理解上下文中的词句意义,深度理解文本,具备释义、从文本中举证、梳理与归纳概括信息、分析推断等高阶思维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依赖于深度而广泛的阅读,持续深入地开展课内-课外主题阅读和全科阅读,引导学生自觉与文本对话、与自我对话、与他人对话,充分利用跨学科知识和非文本信息帮助理解,培养阅读与欣赏长文的韧力,养成基于阅读进行表达的习惯。

  例如阅读B篇风筝发展史的介绍,基本按时间顺序列举了大量关键史实。再如,阅读D篇太空种植探索的报道,是基于问题、解决的科研思路展开的。

  因此,如何阅读的关键和核心是,通过深度阅读——包括教材课文阅读、基于教材单元主题的整本书阅读或主题群文阅读、全科阅读、多模态阅读等途径,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素养和能力。

  “英语考试只是手段,要以考促教,以考促学,评价活动应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与创新性,‘教—学—评’一体化的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进而提高英语学习效能的有效手段。”他表示,今年的英语书面表达,要求学生根据所给要点写一篇短文,汇报四人小组关于“我送过的一份珍贵礼物”的主题分享的内容,要求考生具备良好的信息整合、遣词造句和逻辑连贯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

  如何才能保证学生能够成功完成上述任务呢?需要“教—学—评”一体化的深度学习:提供典型的语篇范例和语言支架,引导学生通过语篇分析、语言学习与练习巩固内化知识。保证小组讨论的有效开展,让学生能够围绕内容和形式展开充分的讨论,在分享中互相学习,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