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811条“火星文”官方发布

已经中国天文学会审定,可通过“天文学名词”官方网站浏览下载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8月03日        版次:A10    栏目:科普直击    作者:建平

     星球表面可见一层层明暗交错的岩石 NASA官方图片

     HiRISE拍摄的第一张火星表面裁切影像(资料图片)

     朱文塔深谷北部平原呈现出三种不同地形(资料图片)

  □建平

  

  自7月23日我国的“天问一号”正式启航飞向火星,大众对于火星的关注度便大大提升。但关于火星的一些天文专业名词,大家真的都能看明白吗?尤其是一些英文术语,更如同“天文数字”一般让人摸不着头脑。

  中国天文学会近日通过学会官方网站,向社会发布试用首批811条火星地形地貌名称中文推荐译名。据悉,这些译名已经过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大众可在中国的“天文学名词”官方网站上在线浏览、参考或进行反馈。

  

  天文学名词数据库已收录两万多条

  

  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相似的行星。自17世纪时发明望远镜后,天文学家即对火星进行了长期观测,对其表面明暗各异的反照率特征进行了系统命名。1919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成立后,便由他们承担起行星地名的命名和仲裁工作。目前太阳系内星球表面特征的命名工作,均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行星系统命名工作组统一负责。

  中国天文学会自1922年成立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天文学名词的规范、审定、统一和普及。为方便公众对天文学术语的了解与使用,也为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活动提供便利与参考,中国天文学会及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下属的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多年来致力于为公众提供准确可靠的天文学术语和中文译名。

  据了解,依托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对外提供服务的天文学名词数据库,目前已收录包括火星常见地名在内的两万多条天文学名词。

  

  相关数据全部对大众开放

  

  如今“天问一号”升空,意味着我国火星探索已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也及时地组织了多领域专家力量,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截至2020年7月15日已公布的除“环形山”以外的811条火星地形地貌名称全部译为中文,并公布在中国的天文学名词官方网站上。

  本次发布的火星地形地貌名称的中文推荐译名包括:拉丁语形式的国际通用名、IAU官方英文说明、中文译名,以及中文翻译说明。主要参考资料包括:新华通讯社译名室编《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周定国编《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陆谷孙编《英汉大词典》、鲁刚编《世界神话词典》等权威资料。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为这批火星地形地貌特征专门制作了可视化页面,在天文学名词网站上不仅能直观地浏览火星表面地形地貌所对应的中文推荐译名,也支持中英文地名搜索。

  现该网站的相关数据全部向社会开放使用,公众可直接下载,如发现问题或有其他意见、建议,也可通过网站进行反馈。

  

  输入火星地名,能查看其地图位置

  

  该网站上的火星相关词条里还新增“地图查看”功能,公众可以在天文学名词网站火星地名词条页面点击“地图查看”按钮,便能直达该地形词条在火星上所对应的位置。

  人类对于火星的好奇心其实早在2005年时已得到部分满足,2005年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的火星测轨道飞行器(MRO),搭载着先进的图像设备——高分辨率图像试验相机(HiRISE),已传回了不少火星地表的清晰照片。

  HiRISE相机重65千克,造价4000万美元,包含一台口径0.5米的反射望远镜,是目前深太空任务中使用过最大的望远镜,可拍摄分辨率达0.3m/px的火星表面影像。它传回的火星地形图片中有张2007年拍摄到的朱文塔深谷北部平原的图片。这个区域由火星水手谷的西南部组成,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峡谷系统,贯穿了火星赤道,图片展现出了三种不同地形,包括平原上的环形山和蜿蜒桥状地形。据了解,这些地形特征能在低洼区隆起时改变河流的河道。而河床被周围环绕的物体抬高有几种不同原因,但归根结底都是因腐蚀风化等原因而导致。

  HiRISE传回的另一张图片则让我们看到一层层明暗交错的岩石,按比例推算约有1公里宽。另一种这种层状地形在火星峡谷中也很常见,HiRISE拍摄的高分辨率图像可以让我们看到一簇簇的“同心圆”,圆的中心暴露出更深层的岩层,但目前人类还不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我国“天问一号”尚未到达目的地,但近日已发回一张它“回望”地球与月球的照片。我们期待很快就能在官网上看到由它传回的火星表面地形清晰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