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专访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黄惠康:

民间外交舆论切忌“随心所欲”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8月08日        版次:A03    栏目:热点面对面    作者:董柳

     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外交部国际法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惠康 (受访者供图)

  羊城晚报记者 董柳

  近来,国际形势波谲云诡。怎样看待美国违反国际法的行径?如何准确把握外交中的“软”与“硬”?国内民间外交舆论的理想状态应该是怎样的?

  6日,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外交部国际法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高端智库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特聘教授黄惠康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回答了上述问题。黄惠康曾于2014年至2017年间担任中国驻马来西亚特命全权大使。

  黄惠康说,美国对国际法的践踏是系统、全面、肆意、长期的。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充分发挥民间外交的作用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必然要求,但民间外交舆论切忌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要超越社交自媒体的随心所欲,自觉反对和抵制民粹主义”。   

  

  1 美国对待国际法是典型的“双标”

  

  羊城晚报:近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提到美国无视国际法。美国在哪些方面违反了哪些国际法?

  黄惠康:美国对待国际法,是典型的“双重标准”,对人不对己,合则用,不合则弃。美国现政府更是将“双重标准”演绎得淋漓尽致。“霸凌”“甩锅”“退群”“毁约”,是美国违反国际法的四大“杰作”。

  一是肆意践踏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在国际关系中推行霸凌主义。美国违反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原则,肆意干涉他国内政,甚至颠覆他国合法政府。从索马里、利比里亚、海地、东帝汶、科特迪瓦到也门,处处留下了美国干预的痕迹。最新的例子是,美方对委内瑞拉国内局势以及对中国新疆和香港事务的粗暴干涉。美国违反禁止非法使用武力原则及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在国际关系中频频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如绕开联合国安理会轰炸南联盟,发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争。美国还以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为名滥用武力,恣意对委内瑞拉、伊朗、古巴、叙利亚等多个国家实行单边制裁,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

  美国将国际法视为其推行强权政治的工具,“强权即公理”,即便是美国主导或参与制定的国际公约,一旦被认为与本国利益冲突或未能满足其全部要价,它就会推翻或拒绝承认。美国迄今未批准或批准后又退出的重要多边造法性国际公约数以十计。

  二是肆意践踏国际法上的合作原则,背信弃义,“甩锅”推责,毒化国际合作的氛围。美国在国际关系中坚持“冷战”思维,人为制造意识形态对立,挑拨离间,拉帮结伙,并且惯于造谣欺骗、转嫁危机的卑鄙伎俩。例如,美国为施压联合国,一再拖欠联合国会费,总额超过12亿美元,导致联合国面临严重财政危机,但美国却“甩锅”联合国,指责联合国未按美国的意愿进行改革;美国现政府为转移美国国内对其抗疫不力的批评,悍然退出正在领导全球抗疫的世卫组织,却“甩锅”世卫组织,指责世卫组织和总干事谭德塞“偏向”中国,等等。

  三是肆意践踏善意履行国际义务的原则,逆世界潮流而动,“退群”成瘾。美国现政府极力推行“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频频退出国际组织和国际条约,让全世界一再领略了美国对国际法的任性和霸道。

  四是肆意践踏约定必须信守的原则,明目张胆地违反条约义务和国际承诺。突出表现为对待条约义务的“双重标准”和狭隘利己主义。对于其他国家,美国总是强调应无条件遵守和履行条约义务,并常常以执法者自居,动辄使用制裁手段,强迫他国履行条约义务;对于本国,则常常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由从事违反条约义务的行为,如违反1972年《反弹道导弹条约》的规定,研制和发展所谓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通过国内立法,限制《禁止化学武器公约》规定的视察制度对美国化武生产设施的实施。

  无数事实证明,美国对国际法的践踏是系统的、全面的、肆意的、长期的。

  

  2 我们应更好地掌握国际法武器

  

  羊城晚报:也有人认为,美国反复违反国际法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后果。您怎样看待大国遵守国际法的意义?

  黄惠康:历史上最早倡导国际法编纂的英国法学家边沁认为,“没有(国际)法典,就没有正义。”现代美国著名法学家亨金总结道:“在各国关系中,文明的进步表现为从武力到外交、又从外交到法律的运动。”这个判断揭示了法律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代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奉行法治、公平正义的未来。要提高国际法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确保国际规则有效遵守和实施,坚持民主、平等、正义,建设国际法治。”“中国走向世界,以负责任大国参与国际事务,必须善于运用法治。在对外斗争中,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占领法治制高点,敢于向破坏者、搅局者说不。全球治理体系正处于调整变革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做全球治理变革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这就是中国的国际法治观。

  国际法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对世界各国均有拘束力。任何国家违反国际法都会产生国家的法律责任,包括道歉、赔偿等,构成国际罪行的,还将遭受国际制裁。此外,外交是讲究对等的,国际侵权行为的受害国,可以依据国际法采取对等的反制措施,如,今年7月美国突然关闭中国驻休斯顿总领馆,中国随即采取了正当和必要的反制。

  法理之争成为塑造国际秩序、赢得制度性权力的重要方面,外交与法理愈加密不可分,国际博弈中的法律战更趋激烈。我们应该更好地掌握国际法武器,善用法律手段应对和化解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和我国家利益。

  

  3 不能以是否“强硬”论英雄

  

  羊城晚报:近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关于中国外交应该“软”还是“硬”的声音又浮现出来。作为曾经的驻外大使,您认为在外交活动中,应该如何把握好保持审慎冷静和有力回击的“度”?

  黄惠康:观察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总离不开“软”和“硬”的命题。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民间关于中国外交过于“软弱”、不够“强硬”的言论不少。近来,一种相反的观点开始显现。外界有些人认为,现在中国对外表现愈来愈强硬,中国迟早要争霸世界。这就是所谓的“国强必霸”论。其实,问题绝不是“软”或“硬”那么简单。坚持原则立场同是否强硬完全是两码事,表面上的“强硬”与实际的效果更无法等同。

  观察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一定要调好焦距,对好光圈,把握好切入点,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

  首先,与时俱进,对时代要有一个正确定位。“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世界正朝着多极化、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方向发展,国际权力和国际秩序也首次出现了“和平转换”的历史性机遇。但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面临各种难题和挑战。时代不同了,分析形势就要有新思维。不能再以意识形态划线论敌友,也不能以是否强硬论英雄。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对抗没有出路,简单的强硬也无济于事。中国要发展,要和平崛起,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大旗,顺应时代潮流。

  第二,对国家利益要有一个正确的把握。观察国际形势,一定要有全局意识和大局意识。近年来,国际形势和我国外部环境出现新的深刻复杂变化,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党中央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定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我在外交上不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搞对抗,努力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并不是说我惧怕西方和美国,而是出于维护我根本利益的一种战略取向。

  第三,对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要有一个正确的估计。毫无疑问,中国是一个世界级大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在逐步提高。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不能高估自己的实力,更不能未强先傲、未富先奢。献身精神、拼刺刀精神是可贵的,但无谓的牺牲、有勇无谋的莽撞则是愚蠢的。外交需要大智慧,需要足智多谋。

  最后,经济因素也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重大战略问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时空浓缩、利益交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利益交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所以,要从相互依存、合作共赢的思路来思考和处理国际问题。合作才能双赢,对抗必然两败俱伤。

  我们要深刻洞悉中国与世界发展新变化,准确把握中国与世界互动新规律,积极驾驭中国与世界共进新方向。

  

  4 民间外交舆论切忌捕风捉影

  

  羊城晚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您的外交阅历来说,您对国内的民间外交舆论有什么期望?

  黄惠康:民间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的外交部长陈毅曾指出:“灵活运用政府外交和民间外交两种形式,特别是广泛开展民间外交,是新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一个创举。”在当前国际形势下,进一步充分发挥民间外交的作用,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我国软实力建设的应有之义,是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的迫切需要。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在我多年的外交工作经历中,深感民间外交对于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推进文明交流互鉴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感到,在新媒体时代,民间外交舆论也存在一些亟待改进提高的问题。

  首先是要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把握民间外交舆论的正确导向,旗帜鲜明地捍卫国家利益、形象和尊严,更好地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服务。为此,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外交思想,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以理服人、以义化人,努力打造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民间外交舆论切忌捕风捉影,跟风炒作,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传播道听途说、没有事实根据的有害信息,更不能为博眼球、蹭流量,走“网红”路线。

  其次是要有宏大的格局,实现从民间凡声到民间外交的飞跃。民间外交舆论要站在人类命运与共的高度,公正、客观、理性,有勇有谋,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不能妄自菲薄,不能骄傲自满,不能意气用事,更不能虚狂浮夸。要超越社交自媒体的随心所欲,自觉反对和抵制民粹主义,防止盲目乐观、以偏概全、任意拔高的情绪和倾向,让我们内敛、含蓄、仁爱的文化基因继续流淌在血液中。

  三是要提升话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争取更多国家真正了解中国,客观认识中国,增信释疑,努力消除对华认知“赤字”。在对外宣介和阐释过程中,既要坚持“四个自信”,体现中国特色,又要以外国受众听得懂、易接受的表达方式讲清中国主张,确保扎实有据,避免停留于空洞口号和自说自话。在重大国际问题和涉华敏感问题上,要积极主动发声,善于把我们的道路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文化优势转化成话语优势,为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