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敬伟 8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8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0%,比上月略降0.1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5.2%和54.5%,分别高于上月1.0和0.4个百分点,三大指数均连续6个月保持在临界点以上。三大指数企稳,凸显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恢复向好。 8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7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延续了二季度全面复苏的态势: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4个月同比正增长,1-7月增速距离转正仅一步之遥;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203亿元,连续3个月超3万亿元;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降幅连续5个月收窄……虽然8月份国民经济数据尚未公布,且第三季度还剩一个月,但可预料的是,第三季度会延续二季度经济“中速增长”甚至更好的态势。二季度、三季度企稳增长,四季度又有中秋国庆“黄金周8天”“双11”电商狂欢等消费动能加持,经济全面“转正”已无悬念。 疫情突发,成为2020年全球市场最大的“黑天鹅”。随后,“黑天鹅”就变成了“灰犀牛”在全球市场横冲直撞。中国经济最先被疫情“灰犀牛”撞了个“大趔趄”。第一季度,中国经济第一季度出现6.8%的负增长,这意味着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动力几乎归零。更关键的是疫情对市场供应链、资金链的阻断以及对市场信心的打击。 市场是辩证的,经历疫情“灰犀牛”低谷,中国从第一季度之末开始最先复工复产复商复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也开始双向发力,通过输入流动性的“做加法”和继续减税降费的“做减法”为市场主体减负赋能。相比其他经济体简单粗暴的“大水漫灌”和财政赤字,以及给予市场主体和社会个体不加区别的补贴,中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有所节制的,在普惠市场提振全市场信心的同时,重点关注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这也是中央出台六稳、六保政策的重点所在。 三大指数企稳,凸显市场主体经营活动恢复,企业信心也开始稳步提升。从7、8月两个月的消费市场观之,7月份商品零售月度同比增速由负转正,凸显消费力已开始真正复苏。8月份一部具有“冲喜”意义的战争电影《八佰》给电影市场注入了激情和活力。8月31日,该片票房已经逼近20亿元,在整个电影票房大盘子里占比近3成。 疫情以来,第一季度消费几乎停滞,二季度的清明节、五一节和端午节三个“小长假”的假日消费也未能恢复到以往水平。线上消费的热火,包括各路网红的带货,也难以弥补市场实体消费——尤其是和消费者零距离接触的街头门店难以为继的短板。《八佰》的成功,不仅是一部商业大片的成功,也意味着电影市场的“满血复活”,提振了资本市场影视板块的信心,也清晰折射出整个消费市场的复苏。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日前预测,2020年二十国集团(G20)经济将萎缩4.6%,2021年将增长5.3%,中国是G20中唯一能在今年实现经济增长的国家。在此之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经作出同样判断,中国经济或是主要经济体中今年唯一“转正”的国家。 后势看,中国经济“V形”增长的趋势清晰可见,然而制约中国经济的风险因素犹在。全球市场面临疫情导致的全球供应链不畅和政治因素带来的全球化受阻。中国作为全球货物大国,也将受到负面拖累。中国作为全球主要国家,既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也要内外循环相互促进,形成内外循环齐发力的经济发展格局。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