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饺子,家的味道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9月20日        版次:A07    栏目:    作者:张清

    

  □张清


    饺子,对于北方人来说,既是重要年节的应景之物,亦是一种普通的家常面食。我自小便爱吃饺子,恰如故去的外祖母所言:“这个孩子,爱饺如命。”

  

  一

  

  往昔岁月艰难,能糊口已属不易,饺子自然属于奢食。只在春节、元宵这种重要节日,全家才能吃上一顿饺子。一年中其他时光,只有老人病重、孩子要远离家乡或怀念逝者办祭礼的情况下,家境稍好点的人家才会做一两碗饺子,孩子们才偶尔可分食一二。

  刚刚蹒跚学步的我,曾在奶奶家看着为病中的爷爷煮的几只韭菜饺子流口水。虽在母亲极为严厉的目光下不情愿地慢慢走开,可回到家还是忍不住为了要吃饺子而向母亲哭闹。彼时父母白手起家,刚刚东拼西凑地借钱建起几间草房,除了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所有的收入都用来还债了。母亲哪有能力为孩子做饺子呢,只能拥我在怀,默默垂泪。现在想来,那时我哭闹时反复念叨的几句话,全都如针刺在母亲心上,应该也是母亲一生为数不多却难以释怀的痛吧。至我成年,闲聊时母亲每每忆及此事,仍会落泪。

  

  二

  

  母亲后来坚持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将宅前的一小块空地开垦出来做菜园。荒地板结,母亲用铁镐慢慢地深翻,再用铁榔头将土块敲碎,然后用铁锹平整。我们兄弟俩放学回来,听说种地是为了能吃上饺子,也干劲十足地跟着母亲在地里忙来忙去。母亲去跟邻近的农民学种菜,我们依然有样学样,很快便知道如何起垄,如何摆放菜苗,如何加肥料,如何培土成行。夏天,青菜长得极快,啃啮菜叶的虫子长得也快。于是我和哥哥放学后又有了一项颇有乐趣的事——捉虫子。我们各持一个大口玻璃瓶,分行包干,晚饭前结束战斗。所捉的虫子则成为我们兄弟俩养的几只小鸡的美味晚餐。谁捉得多,就是胜利一方,临睡前就不用走进黑乎乎的院里去关鸡棚的门。

  洒下无数汗水之后,我们终于吃到搬入新家后的第一顿韭菜馅饺子。母亲为此忙活了一个下午。第一茬韭菜毕竟太少,包出来的饺子不多,但那种美味岂是平常文字所能尽述。而母亲只在一旁开心地看着我们兄弟两个吃。仅比我大一岁的哥哥到底懂事些,他只吃了一个,便硬拉着母亲一起吃。而我这才想到要分些给母亲。

  小小菜地日渐丰盈,我们吃饺子的次数也越来越多,饺子品种也逐渐丰富起来。有一次,母亲还为我们做了油渣馅的饺子,在萝卜丁中加了猪肉熬油后的油渣,再加一点葱花一拌,煮出来的饺子咬上一口,那是真香。

  

  三

  

  早春时节,母亲会带我们去田野里挖荠菜。荠菜切碎,拌入一点泡软切碎的农家红薯粉丝,有时还会加入一点肉沫,再将菜地里拔的几棵小葱洗净切碎,加一点油一起拌匀,就成了非常美味的荠菜饺馅。

  隆冬时节地里无产出,但母亲早已在入冬时就将收获的白菜打理干净,洗净晾晒,入锅过沸水捞出,再切碎成小段,码入陶制缸中,做成地道的酸菜,所以我们也能吃上美味的酸菜水饺。

  我们兄弟俩早就兴趣颇浓地学会了包饺子。从此,母亲只需擀好饺子皮,我们兄弟俩负责包。刚开始我们常常弄得到处是面粉,兄弟俩看着对方一脸面粉相互嘲笑,包出的饺子也是奇形怪状。母亲从不因此而责备我们,而是耐心地示范,并且肯定我们的每一点进步。很快,我们就能包出像模像样的饺子来,摆起来也是横竖成行,整齐划一。

  母亲还会做一种类似锅贴的大饺子。在灶上铁锅里放少许水,烧开后,将大饺子蘸点水,轻轻贴在锅内水线之上,一个挨着一个,贴上一圈,加盖。此时火候一定得拿捏好。火小,会有饺子滑落到水中;火大过急,则会糊底,难吃。母亲的手艺好,每次做出来的锅贴大饺子都是一面金黄,整体饱满,好看又好吃。冬日晨起,母亲端上热腾腾的早饭——两只大饺再加一碗稀饭,兄弟俩吃完,全身暖暖地上学去,还真是幸福呢。

  我们兄弟俩成家立业后,都能做得一手好饭菜,现在想来,当为母亲所赐,亦是岁月所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此言不虚。

  

  四

  

  如今已是物质丰盈的时代,饺子早就不再是“奢侈品”。超市里有速冻水饺,如果讲究口感,专做生饺的品牌连锁店也随处可见,下单即做,立等可取。回来一煮,片刻就好,想天天吃都成。又或者干脆去餐馆酒楼,或蒸或煮或煎,任君选择。南粤的广式早茶,更有晶莹剔透、味道鲜美的虾饺,点上几笼,与家人或朋友一起喝茶品饺,更是闲适惬意。

  我如今已离乡千里,也早有能力支付得起任何一餐极尽奢华的饺子宴,但还是喜欢自己动手在家里包饺子。我总感觉,无论哪家店里的出品都不如自己做得好吃。每每如此说,我的孩子总有些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当然是酒楼的名饺更美味,茶楼的虾饺更诱人。想想也是,没有经历平常人家的艰难岁月,没有关于饺子的刻骨铭心的童年记忆,没有融入至真母爱或手足情深,如何能体悟到自制家常饺子所拥有的丰厚内涵,如何能品出其镌刻时光的悠长味道。

  有时想念家乡,我便想给远在家乡的母亲捧上一碗我亲手包的饺子。有时想远游的儿子,我便想给儿子快递一份我包的家乡味道的饺子。不为别的,只为那忘不掉的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