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聚焦东乡羊、土豆和刺绣三大产业,碧桂园产业扶贫——

基于传统努力创新 力助东乡从“输血”到自行“造血”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11月06日        版次:A05    栏目:    作者:陈玉霞

     东乡绣娘马色麦(左)、马兰花(右)走出大山登上国际时尚舞台 受访者供图

     马大五德打算在碧桂园扶持下进行东乡羊育种试验工作

     土豆大哥牟奴么说今年丰收了,明年要扩大种植规模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陈玉霞 (除署名外)

  

  “我从没想过有这样一天,从没想过能走出去、登上中国国际时装周舞台!”刚走下时装周舞台的东乡绣娘马色麦,在10月30日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激动地说。

  让东乡刺绣走出去,让东乡女性发现全新的生活,这是碧桂园精准扶贫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下称东乡县)的一个缩影。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一支由23人组成的专职扶贫队伍,凭着和东乡大山一样的坚毅之力,探索出可复制、可持续、可造血的“4+X”精准扶贫模式,帮助东乡县229个村提前脱贫摘帽。他们基于东乡本地传统发展起来的东乡羊、东乡土豆和东乡刺绣三大产业,正把东乡绝大部分百姓领上致富之路;他们对东乡县技术和产业模式的扶持创新、对东乡民众思想观念的转变等,都为东乡未来的发展奠定相当的基础。

  这支23人的团队,来自广东的民营企业碧桂园集团。

  

  加强组织培养和技术帮扶,让东乡羊走向全国

  

  2018年5月起,碧桂园结对帮扶东乡,并派驻专职扶贫干部深入挖掘当地特色资源,通过补贴发放籽种、技术培训、养殖共建、建扶贫车间等方式为当地提升产业规模和品质。目前,东乡已逐步培育出以“东乡三宝”——东乡羊、土豆、刺绣为基础的支柱产业,并在不断发展壮大。

  碧桂园东乡扶贫项目督战组长刘刚告诉记者,今年是东乡脱贫攻坚最后一年,碧桂园扶贫团队的力量在增强、投入在加大,扶贫更聚焦、产业更深耕。

  据介绍,今年该扶贫团队重点加强了相关的组织培养工作,例如帮助成立了东乡县养殖产业协会并举办了第一次会员大会,选定了19家产业帮扶合作基地加入协会,“帮他们成立组织,定期组织他们进行学习培训,提升他们的养殖管理技能,培养致富带头人,促使东乡羊走出东乡、走向全国”。

  举办该次大会的场地,就位于东乡县布楞沟村的东乡羊养殖合作社。位于半山腰的这个合作社,占地约25亩,设有6栋暖棚圈舍,配套了氨化池、消毒室等,是目前布楞沟村养殖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养殖场。布塄沟村村民马大五德是这个合作社的负责人,从16岁开始养羊,已养了23年。在养着1800多只羊的现代化羊舍里,马大五德告诉记者,养羊最大的资金、疫病和销路三大风险,现在碧桂园都帮忙解决了,这让他扩大养殖规模更有信心。

  “下一步我们打算在碧桂园的扶持下,进行育种工作,如果能实现本土繁殖小羊,养殖户们就不用再到外面买羊、被中间商又赚一层差价了。”马大五德对合作社的发展有着清晰的思路。养殖户马大爷说,今年自己家里养了8只羊,能拿出6只去卖;明年他家的羊舍可以养下40只羊,就等马大五德给他送羊羔过去,“养羊能让家里挣钱,有信心继续养殖下去”。对养殖散户而言,他们的羊都能被合作社收购作为一种“保底收入”,这让他们很放心。

  “让多个合作社都能拥有母羊育种、为东乡自供羊苗的能力,这是碧桂园产业帮扶中努力帮助他们自行‘造血’获得长远发展的一种方式。”碧桂园东乡扶贫工作组组长张韬说。

  

  技术更新亩产翻倍,推动土豆机械化种植

  

  推动土豆机械化种植,也是今年碧桂园东乡扶贫组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请农科院专家对合作社成员进行现场技术指导、选用最好的种子、传授科学的种植方式,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刘刚介绍。

  在汪集镇沙黑池村,村民牟奴么的院子门口放着三台机器,牟大哥开心地向记者逐一介绍这些机器的播种、翻土等功能。他说机器都是碧桂园送的,还有专门的老师教他们使用机器,并派发了土豆种子,今年是他第一年用机器种植土豆。“以前我们的土豆亩产是2500多斤,今年全部机械化种植,亩产达到了5200多斤,而且质量更好了!”牟大哥双手捧着大大的土豆,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他说,有了机械化种植,种植、覆膜等速度相当快,打算明年把种植规模从200亩扩大到300多亩。站在一边的同村马大爷说,自己今年用机器试着种植了两亩,收成五六千斤,“打算明年要种100亩”。

  如今的牟奴么已是沙黑池村马铃薯致富带头人、东兴合作社理事长,他的土豆基地已链接了60户贫困户,带动他们一起致富。甘肃省扶贫办派驻东乡县汪集镇沙黑池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周生峰说,目前,该村土豆种植约800亩,产量翻倍后,一户起码能有2吨土豆可出售,碧桂园推动的机械化种植功不可没;汪集镇党委书记马克伟表示,在土豆产业发展的同时,沙黑池村也解决了诸多疑难问题,目前该村已通过了县级“脱贫”的四轮检查和州县验收。

  

  东乡刺绣,“她力量”绣出全新的“妇女天地”

  

  刘刚说,更深入帮扶东乡妇女、把东乡刺绣品牌传播得更远,也是碧桂园扶贫工作组今年重点工作之一。10月25日,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联合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携手中国时尚设计大师张肇达打造的“天才妈妈X东乡绣娘”公益品牌,登上了2021春夏中国国际时装周。马色麦、杨梅兰、马兰花等10名东乡绣娘首次走出大山登上时尚舞台,向全世界展示她们手中的万千锦绣和自己的美丽芳华。

  刚从北京回到东乡家里的马色麦,第一时间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专访,对于此次的北京之行,她兴奋地连说几个“没想到”。笑容灿烂的马色麦今年35岁,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受传统观念影响,原本她只能在家操持家务、照顾老人和小孩,甚至连吃饭都不能和家里人同台吃,她的唯一爱好就是刺绣。2018年,马色麦参加了返乡扎根创业青年马箫箫开办的刺绣培训班,由于绣工出众,受邀加入到扶贫绣坊一起创业。

  从北京回来的马色麦变得更加自信,这让刺绣项目“带头人”马箫箫觉得很欣慰。她说,在230多人的东乡绣娘团队里,因为刺绣事业而变得自信、对未来更向往的妇女,已占约七成的比例,刺绣不仅能让东乡女性挣钱,更难得的是,让她们当中很多人有了全新的精神面貌,不断影响、带动更多妇女变得更好。

  “东乡女性受教育水平低,早早嫁人几乎是她们的宿命,她们在家里地位很低。”上过大学的“90后”马箫箫说,看到自己的发小大多“只能围着炕头、灶头转”,觉得很惋惜。自从她发现村里妇女们的刺绣能卖钱后,她就有了创业的念头。

  2018年夏天,马箫箫回到东乡县达板镇舀水村马家宅子,以“土本土”为品牌开办了一间刺绣工坊,并在碧桂园的扶持下,链接着越来越多资源,东乡刺绣得以顺利发展。

  目前,东乡这些绣娘们不一定都要去绣坊上班,“她们接收我们下发的订单后在家里完成就行,然后由我们回收成品,通过碧桂园‘碧乡’平台等渠道,刺绣产品可销往各地”。眼下,绣活出色的马色麦已是红庄村里绣娘的“小组长”,带领着其他绣娘一起挣钱、一起进步。

  “碧桂园还在东乡县城新建了一个‘刺绣枢纽’实体平台,我们希望推动刺绣产业发展,带动越来越多女性开启全新的生活。”马箫箫说,这已是东乡的女性事业,承载的意义远比一般的公司要深厚,“公司已制定了三到五年规划,现在开始要做的事,就是争分夺秒把刺绣技术工作做得更好。”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实现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在各级党委政府指导下,碧桂园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灵活结合市场促进当地发展,有效增加贫困农户收入,探索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自2018年至今,碧桂园帮扶东乡三大产业成效显著,至今年10月31日,累计助力3742户18477人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