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婆景区浓缩了客家文化精髓 |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李海婵 陈骁鹏 通讯员 何文萃 作为千年古邑,博罗客家文化熠熠生辉。罗浮山下,3A级旅游景区“客家婆”浓缩了客家文化精髓,通过迁徙、教育、伦理、民俗、农耕、传统美食等多个不同内涵的主题,集中展现了千年客家文化之韵。 11月6日,广东省委宣传部组织的“新发展新作为新惠州”主题采访团走进博罗县客家婆景区,了解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帮扶。 记者在现场看到,景区分为客家婆发展史、豆腐花工业长廊、客家往事馆、百磨长廊等景点。在客家往事馆内,古街场景引人入胜,人物塑像栩栩如生,十分直观地展现了客家乡风民俗,让游客充分感受到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 据了解,在2018年8月,博罗县就被定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之一。今年5月,博罗县再次跻身全国10个之一、广东唯一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重点联系县。融合资源是博罗做好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路径,客家婆景区便是其中的典型缩影。 广东客家婆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强介绍,客家婆文化基地的建设离不开博罗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的支持,共同打造了客家婆的文化展馆和非遗展馆。这里也成为了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特色基地。李国强是地道的惠州博罗县人,热爱客家文化,希望传统的客家食品跟客家文化紧紧融合一起,因而打造了客家婆景区,并在景区内开设豆腐花生产线。 博罗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喻红表示,博罗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的项目化扶持,把系列文化传承、关爱帮扶类的活动进行志愿活动项目化运作。同时,积极鼓励社会资源,如投资者和爱心企业家共同加入新时代文明建设队伍中。饮水思源,李国强透露,他们企业每年也将向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注入10万元。 目前,博罗、龙门在全国率先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其中博罗已筹集社会资金3500万元,使用基金1100多万元,基金扶持项目惠及100多万群众。高效灵活的基金,助推了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培育了一批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催生了一批文明实践项目品牌。当前,惠州全市注册志愿者突破108万人,其中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共有3200多支。近年来,博罗通过基金的项目化扶持,使一批客家文化的非遗项目活化起来,也使客家精神通过志愿服务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