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医疗资源优化 市民幸福感提升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11月13日        版次:A15    栏目:实地探访    作者:梁栋贤、吴之行

     阳光下的中肿黄埔院区新门诊大楼外形开扬舒展

     医疗设施优化、城乡资源均衡,正构筑广州市的新医疗格局


  文\羊城晚报记者 梁栋贤  实习生 吴之行  图\羊城晚报记者 梁怿韬

  

  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越秀院区(下简称“中肿越秀院区”)门诊化疗区一角,患者单燮(化名)正在化疗,虽然身形比同龄人消瘦点,脸色也苍白几分,但他精神还不错。

  得知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黄埔院区(下简称“中肿黄埔院区”)即将开业的消息,家住从化与黄埔交界处的他心中充满了期盼:“去老院区看病我单程至少得一个半小时,如果去新院区可以节省一个小时。”

  在城市的另外一个角落,曾多次到南方医院就诊的孙女士也表达了对南方医院扩建的欣喜之情:“新急诊大楼从普通门诊中分离出去,门诊流程更顺畅,看病比从前快好多。”

  中肿黄埔院区的开设与南方医院的扩建,仅是近期广州众多医疗设施新建、扩建、更新的缩影。城市更新带来的不仅是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亦重整了全市的医疗资源。近日,羊城晚报记者实地走访上述两所医院后发现,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不但带来市民健康水平的改善,还带来市民幸福感的巨大提升。

  

  选址远郊,填补片区三甲医院空白

  

  在今年刚出台的《广州市城市更新单元设施配建指引》中特别提出,新建三级医院用地面积原则上不低于7公顷的新指标。

  中肿黄埔院区的选址与上述指引不谋而合。从地铁14号线知识城支线何棠下站D出口出来,抬眼可见中大肿瘤医院的标志性LOGO及“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几个大字。新院区位于黄埔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南片区内,东邻增城,北靠从化,黄埔、增城、从化三个区的患者前往新院区比旧院区近很多,它的开业对住在这三个区的病患都是利好。而中肿黄埔院区的出现,也填补了其所在的知识城板块在三甲医院方面的空白区。

  

  打造地铁站旁新院区,提升就诊便利性

  

  最让人感到惊喜的是医院和地铁站的距离很近,医院围墙和地铁站D出口紧挨着,门诊大楼主入口与D出口仅100米左右,这让很多像单燮这样的患者对新院区充满了期盼。

  因癌症发现得早,单燮具备不错的手术条件,现已进入术后化疗阶段。然而老院区床位紧张,术后恢复得不错的他很快被安排出院,化疗在门诊进行。从地铁区庄站到肿瘤医院越秀院区步行需15分钟左右,中间还得过两次马路、上下一座天桥,这对平常人或许没什么,但对肿瘤患者来说,是不小的负担。

  从单燮家出发,若不塞车,开车前往越秀院区要一个小时以上,做完化疗人通常很疲惫,他不敢开车。若乘公共交通工具,要先坐公交车、再换乘两次地铁,单程至少一个半小时。

  “化疗的头两天还能勉强这样换乘,从第三天开始因为药物影响,身体更疲惫,实在无法坚持,只能打车回家。”单燮说,“第一个疗程第三天治疗结束,我本打算像之前一样坐地铁回家,谁知才走了三五百米就累得直冒冷汗,还恶心、发抖,全靠路人帮忙才拦了一辆出租车。”

  但坐出租车就算不塞车,单程也要150元,每天来回得300元,一个疗程5天,一两千元的出租车费,对于要养孩子、又有病在身的他来说压力不小,若有便利的公共交通无疑省钱省力。

  新院区从选址开始就考虑到交通问题,离医院最近的何棠下站D出口设置了专用电梯、出站扶梯及轮椅坡道……方便不同身体状况的患者出行。为方便患者和医护人员来往新旧两个院区,医院还将开设两个院区之间的穿梭车。

  羊城晚报记者发现,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注重考虑让新开设的医院(院区)拥有便利的公共交通,而像南方医院这样的老医院,也会进行交通优化,便利患者出行。南方医院南侧距地铁3号线京溪南方医院站三四百米,交通条件不错,医院门前的道路及天桥经过历年的拓宽、整修,大大地方便了就诊患者及周边居民的出行。

  

  借城市更新之机,优化医疗设施格局

  

  城市更新本身不仅仅是城市面貌发生变化,其内里是对居住、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资源的重整、优化。

  南方医科大学近期公开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显示,南方医院在不增加用地面积的情况下进行改扩建,增加教育科研用地、减少二类居住用地,地块内建筑限高从原来的40-50米增至105米,改善医院床位紧张、病人住院难的问题。

  从南方医院惠侨楼出来打饭的陈先生告诉记者,以前这边的床位太紧张了,新的惠侨楼开始使用后,情况好了很多。

  羊城晚报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南方医院部分新建筑正在紧张施工中,包括国家肾脏病研究中心大楼、医疗服务楼、门诊楼扩建裙楼、科研中心、文体中心、后勤服务楼。其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也将优化,建成后的新南方医院将为病人提供更周到完善的服务,也为工作人员提供更齐全的生活和工作设施。

  而中大肿瘤医院黄埔院区的开设,也拓宽了医院的发展空间。位列全国三大肿瘤中心的中大肿瘤防治中心及其附属肿瘤医院,地处广州越秀区东风东路和先烈南路的狭长三角地带,用地已基本饱和,发展空间已无腾挪余地,但仍有大量病人等待检查与治疗,黄埔院区的建设为肿瘤防治中心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黄埔院区将在越秀院区现有科室基础上作整体延伸,除同时设立肿瘤外科、内科、放疗科室,并进行专业细化分组、施行单病种多学科规范化诊疗外,越秀院区原有的骨与软组织肿瘤科、血液肿瘤科及胰胆外科将整体搬至黄埔院区,该院区还将开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日间手术及快速康复等特色医疗服务,并将围绕重点专科开展中心学科群和医教研一体化模式建设。

  “黄埔院区正式运营之后,医疗资源将在两个院区进行充分共享,主诊教授团队将定期轮转,派驻的都是年富力强、最有实力的核心骨干专家,确保病患在越秀、黄埔两个院区都能享受到同质化的高水平医疗及服务。”中肿黄埔院区管理办公室主任曹蔚玮介绍说。

  黄埔院区一期开放600余床位,新院区地处中国和新加坡跨国合作项目——中新广州知识城南起步区,生活配套成熟,正发展成为产业、居住、环境相得益彰、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生态宜居新城。该院区环境宜人,也将带给病人更好的就医体验。

  在中肿黄埔院区旁,还有皇家丽肿瘤医院和泰和肿瘤医院,三家医院直线距离只有100米左右,一所公办医院和两所民营医院之间错位发展,有望共同合力,使这一片区形成肿瘤防治的高地。

  

  黄埔院区进入整饰阶段,预计明年春开业

  

  黄埔院区的施工进度怎么样?羊城晚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医院有东西两座塔楼,西面塔楼高6层,主要为门诊功能,东面塔楼高11层,主要为住院功能。医院大楼正在最后装修中:现场铺地、水电、卫浴等硬装已基本完成;门诊大厅的电梯已装好,自动扶梯则已基本安装完毕正在调试中;绿化工作也已经完成了大半。记者登上门诊大楼楼顶后发现,各种管线也已基本安装完毕。

  门诊大厅二楼,有一处大型设备覆盖着塑料布放置在中庭附近,两位辅警正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值守。辅警姚华(化名)告诉记者,很多贵重设备已提前到位,为解决防盗问题,整个院区已有十多位同事轮班执勤了半年。“这些大型设施需要较长的调试时间,加上今年很多预料不到的情况,医院的开业时间推迟了,所以才提前值守了这么久。”

  按目前的计划,黄埔院区预计在明年春节后正式开业。多院区发展下的中大肿瘤医院追求的不仅是规模和体量的增长,更将带来病患就诊体验质的飞越。

  根据广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更新工作部署,广州市以城中村改造为契机,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为目标,兼顾公平与效率,制定城中村改造医疗卫生设施布点规划,高标准配置各级医疗卫生设施,并指导各区积极引进优质社会资本、高端医疗集团、国内外知名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入驻。

  广州正补强短板,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供给与服务水平,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本报记者陈辉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