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2020年12月8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表示,2019年高职扩招超额完成了116万,今年的高职扩招工作进展也比较顺利,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据介绍,2019年以来,教育部批准22所学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打破了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已经有两所独立学院转设成职业大学。教育部正在研究,下一步将在高水平的高职院校中,选择一部分专业,经过一定的程序审批后,举办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只有专科层次,这是我国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误解,我国教育部门一直希望扭转这种错误认知,但收效不大。将部分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大学”,以及在推进独立院校转设成真正独立办学的院校时,要求学校办学坚持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在校名中保留“职业”字样,这是近年来的新做法。但仅是名之为“职业大学”,并不能确保这些本科院校就坚持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办出有特色的职业教育。更重要的是,必须改革教育管理与评价体系,切实消除对职业教育的歧视,同时落实和扩大学校的自主权,以此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质量和吸引力。 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做出部署,推进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逐步转型进行职业教育。也就是说,教育部当时就明确告诉高校办学者和社会,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应进行职业教育。可是,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并没有响应教育部门的部署。举办本科院校的地方政府,还要求地方本科院校要“上层次”、追求“高大上”,申报硕士点、博士点,办成综合性大学。而社会舆论也把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进行职业教育,认为是“降格”,在很多人看来,职业教育是低于普通教育一个层次的教育。 实际上,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进行职业教育,还不是转型,而是回归。因为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本来就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办学,培养学生成为高技能人才。地方本科院校不以就业为导向办学,不安于职业教育定位,导致我国整体高等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脱节。由于“上不上,下不下”,我国地方院校的毕业生,是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最难的群体。 那么,当前通过把部分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以及推进独立院校转设,建设“职业大学”,能让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深入人心,得到认可吗? 把“职业”字眼与大学“绑定”,主要是要求高校不能偏离职业教育定位,但要让“职业大学”得到认可,最为重要的是把职业教育建设为类型教育。职业教育是和普通教育平等的类型教育,而不是低于普通教育的层次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既有专科层次,也有本科层次,还有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层次,如专业硕士、工程博士,就属于职业教育。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经过5—10年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这指明了发展职业教育的方向。但要向“类型教育”转变,就必须给予职业教育平等的地位,不能在教育管理和评价中,让职业教育低人一等,如中职低于普高,高职低于普通院校。当前,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用普高率评价初中办学,用本科率、重点率评价高中办学,就背离把职业教育建成与普通教育平等的类型教育的正确导向,是必须扭转的。 (作者是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
即时新闻
怎样让本科层次的 职业教育深入人心?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12月10日
版次:A07G
栏目:今日论衡之公民问政
作者: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