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入冬吃鱼!粤、川、鲁、湘四大菜系PK

选你心中最佳C位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12月10日        版次:A15    栏目:热点    作者:宋昀潇、黄士

     鲜甜醇香、口感丰富的柠香黄鱼花胶羹(餐厅供图)

     广式风味的山东老家酸菜鱼

     酸鲜十足的阿强家酸菜鱼

     可以连壳带肉直接吃的山东老家香辣虾

     营养又美味的佬麻雀家豆浆煮鱼 (餐厅供图)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宋昀潇 实习生 黄士 (署名除外)

  

  “无鸡不成宴,无鱼不成席”。冬季是进补的好季节,鱼类不仅味道鲜美,富含高蛋白、不饱和脂肪酸,而且还低脂肪,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易被人体吸收。如今已是大雪节气,羊城晚报记者近日走访多家餐厅,一起来,去看看粤、川、鲁、湘四大菜系各有千秋的做鱼手艺吧。

  

  柠香黄鱼花胶羹:尊重粤菜传统的米其林菜品

  

  在今年九月份发布的第三版广州《米其林指南》中,广州富力丽思卡尔顿酒店中餐厅丽轩再度入选,连续三年摘取米其林一星。作为酒店内设的特色粤菜食府,丽轩致力于为每一位食客展现精致粤菜魅力。

  巧手煎焗双味小青龙、小葱樱花虾籽手工面是餐厅的招牌菜,当然也少不了重头戏——柠香黄鱼花胶羹。

  顺德拆鱼羹是一道传统粤菜。在丽轩,其行政主厨黄尚烽保留这道菜鱼肉去骨、以多种配料烩羹的传统料理步骤,在选材上更进一步:以东海大黄鱼入菜,搭配花胶瑶柱等名贵食材,辅以精准的火候把握,令汤羹愈发鲜甜醇香,口感丰富柔顺,而最后撒入的柠檬叶丝实为画龙点睛,让汤羹入口时留有别样的清香。

  黄尚烽向记者表示,自己成长在广州,自幼便对广府菜有着深厚的感情与体会。自2018年加入酒店的餐饮团队以来,黄师傅始终坚持以粤菜传统技艺及手法为基础,同时为经典菜融入诸多巧思,为食客呈现精致丰富的粤菜佳肴。除了广府菜,他还擅长做潮州菜,对东南亚菜及中国各地地方菜和时尚融合菜均有所涉猎。在多元烹饪环境浸润下,黄师傅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烹饪风格。他擅长采用当地时令食材入馔、尊重传统烹饪理念、融汇多种烹饪手法,以突出食材的自然本质,为食客带来不一样的美食感受。

  

  阿强家地道酸菜鱼:川人川菜川味

  

  说起在广州食鱼,相信不少年轻朋友都会为“太二”打call。在酸菜鱼界,其实还有一家同样值得点赞的餐厅:具有23年做川菜酸菜鱼历史的阿强家酸菜鱼。

  日前,阿强家酸菜鱼首家纯商场店入驻广州荔湾区悦汇城,餐厅的装修风格采用复古典雅的中式设计,并融入四川人文特色。阿强家酸菜鱼一直聚焦菜肴品质。其品牌创始人阿强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了阿强家酸菜鱼的做法:“选用新鲜鲈鱼,精心去掉骨,保证每片鱼的厚度不大于2mm,锁住鱼的原汁鲜味,同时搭配四川本地的‘灵魂酸菜’,酸鲜感十足。吃鱼的同时,一定不要忘了用鲜鱼熬制的浓汤泡饭,那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山东老家酸菜鱼:鲁粤口味相融

  

  鲁菜被称作是“中国菜系的灵魂”。1998年,山东老家在广州开了第一间店,当时只是间小餐馆,这22年来,山东老家凭借一道道美味的鲁菜,不断推进粤鲁口味融合,逐渐征服了不少“嘴刁”广州街坊的心。

  山东老家的酸菜鲈鱼在制作手法和口味上做了改良,看似满盘的红辣椒也呛喉辣嘴,但鱼肉鲜甜,汤汁浓郁,是名副其实的老少皆宜。山东老家除了获奖菜品萝卜丸子,还有现烤现做的烤鸭配山东煎饼、招牌名菜葱烧海参,而他们家的酸菜鲈鱼在“必吃榜”排第五。

  山东老家品牌创始人尹江波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孔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山东老家一直坚持食材、工艺要达到双优的标准。”

  

  豆浆煮鱼:颠覆湘菜“香辣、重油”印象  

  

  说完粤菜、川菜、鲁菜,怎能少得了制作精细、口味多变、品种繁多的湘菜呢?

  湘菜历来重视原料搭配、滋味互相渗透等特色,调味尤重香辣。因地理位置的关系,湖南气候温和湿润,故人们多喜吃辣,以提神去湿。

  广州可谓是湘菜竞争最为激烈的城市之一。广东佬麻雀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创立于2001年,多年,这只“老麻雀”飞过洞庭湖,穿越到广东进入餐饮界,化身“佬麻雀”,带来了“敢为人先”的湖南精神。

  豆浆煮鱼是佬麻雀的招牌菜,豆浆煮鱼讲究的是鲜,对鱼的选材更是挑剔。因此店家选取肉厚刺少、质地肥腴的回头鱼。它营养价值极高,富含胶原蛋白,鱼肉柔软。搭配熬足8小时的鱼骨高汤,奶白色的汤汁醇厚无比,一勺入喉,超级顺滑。

  品尝时,用特制的大铜锅奉上,上桌后加一盅豆浆小火慢煮,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豆香。

  “佬麻雀豆浆鱼的灵魂所在,是加入了湖南特色新鲜的青椒紫苏,使得奶白浓醇的鱼汤里多了一股跳脱的鲜辣。”佬麻雀富力盈通店的店长陈先生向记者表示。

  此外,豆浆煮鱼将豆浆与当季河鲜鱼、虾、贝融合,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颠覆了人们对湘菜“香辣、重油”的刻板印象,并去掉了菜籽油、山胡椒油等不少广东食客难以接受的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