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超三千亿港元“巨兽”上市,巨头跨界发力冲锋

政策助推互联网医疗迈向新阶段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12月16日        版次:T02    栏目:    作者:陈泽云、孙绮曼

    

  

  羊城晚报记者 陈泽云 孙绮曼

  

  互联网医疗正在驶上爆发的快车道。12月8日,京东健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京东健康”)正式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成了继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之后第三家上市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上市首日,京东健康开盘涨33.18%,超3000亿港元的市值也一跃坐上了港交所同领域上市企业头把交椅。  

  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互联网+家庭医生、互联网购药……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以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等为代表的众多“互联网+医疗健康”实践者,创新了多种医疗服务模式,也改变了传统大众的就医就诊模式。疫情之后,在线问诊渐成趋势,在利好政策和消费需求的多重推动下,互联网医疗全面进入公众生活还有多远?

  

  京东健康入场

  巨头发力布局互联网医疗

  

  12月8日,港交所迎来了首家年收入破百亿的互联网医疗公司京东健康。

  据港交所公告,京东健康公开发售价定为每股70.58港元,截至当日收盘,京东健康涨幅达55.85%,股价为110港元,市值超过3400亿港元。

  公开资料显示,京东健康是京东旗下经营大健康业务的子公司,业务包括医药电商、互联网医疗、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健康服务等四大板块。数据显示,京东健康的线上零售平台有超过1000万种商品(SKU),入驻超过9000家第三方商家。

  从独立业务成长为京东集团继京东物流和京东数科之后孵化出的第三只独角兽,京东健康这只超三千亿港元“巨兽”上市背后,正好赶上了互联网医疗亟待爆发的新风口。

  平安证券研报称,中国基数庞大的网民规模,为互联网医疗健康提供了基础。目前医院的诊疗服务中,约有30%是可以通过线上诊疗问诊来解决的,互联网医疗或为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有效解决方案之一。

  庞大的市场空间也吸引着互联网巨头布局。根据艾瑞估算,今年前10个月针对互联网医疗的投资额就已超过900亿元,预计2020年整年度投资额将会突破千亿元。

  在京东健康之前,腾讯阿里百度等三巨头也早早开始了跨界医疗“圈地跑马”。其中,阿里是BAT中唯一将健康板块单独成立公司并拆分上市的公司,以阿里健康作为主要平台,阿里不断整合集团内部流量和资源,足迹遍布医疗端、医药端、技术端;腾讯在早期大手笔投资丁香园、微医集团等互联网医疗公司后,近年来着力搭建医疗服务平台和自研AI+医疗产品,目前已形成腾讯医典、腾讯觅影等医疗产品;百度则在今年3月加码成立百度健康管理平台,主打百度健康医典和百度健康问医生两大服务生态。

  此外,平安好医生、春雨医生、1药网等互联网医疗健康企业也在蓬勃发展中。记者梳理发现,目前互联网医疗行业,涉及的业务包括在线问诊、药品零售、线上消费医疗等,“云药房”“云医生”已渐成趋势。  

  

  疫情催化新行情

  政策加码利好处方药流转

  

  记者注意到,正是在今年疫情期间,京东健康的在线问诊量明显上升。上半年,京东健康日均在线问诊量约9万次,是去年同期的近6倍。

  实际上,在疫情的影响下,线上看病、购药吸引了更多消费者青睐。根据易观千帆的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期间,互联网医疗在线问诊领域独立APP日活最高峰就达到了671.2万人,最大涨幅接近160万人,涨幅达到了31.28%。

  而政策的加码则进一步打开了互联网医药健康的空间。近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在卫生健康领域探索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和预约分诊制。”这是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将首诊纳入互联网医疗,并且支持这部分服务纳入医保支付,突破了原有国家对互联网医疗的监管政策。

  11月2日,国家医保局官网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探索定点医疗机构外购处方信息与定点零售药店互联互通,有条件的统筹地区可以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加快推进外购处方流转相关功能。

  梳理发现,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有利于“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的政策,既促进了在线问诊的合法化及标准化,也体现了医保对在线问诊的报销支持以及鼓励线下医院建立互联网医院的态度。

  日趋明朗的政策有望为中国的医疗健康行业带来长期红利。数据显示,院外药品销售迅速增长,在线分销比例显著增长。2015年至2019年期间,院外医药市场以复合年增长率10.8%扩张,同时在线销售复合年增长率30.4%。同时,互联网医院的总数已由2018年12月的119家增至2020年4月的497家,增幅为317.6%。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随着更多互联网医院的出现,将会带动对在线问诊及药品的需求增加,这又会推动在线流量并进一步加快数字化进展。  

  

  互联网全面落地

  还得解决“医+药”闭环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来,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公司备受质疑,主要原因有:业务模式不清晰,实现盈利艰难,造血能力不足,不可持续。如其中,在港交所上市的几家互联网医疗公司中,京东健康是唯一一家盈利的公司,而平安好医生在其中亏损最大,2017年至2019年亏损分别为10.02亿元、9.1亿元和7.5亿元。阿里健康亏损相对较小,并在2019年接近盈亏平衡。

  对此,鼎臣咨询创始人、医药专家史立臣分析认为,京东健康能够率先实现盈利,在于将线上大药房和医疗板块做了协同,实现了资源协同和内部闭环,实现相互引流。

  艾瑞咨询研报显示,由于过去几年整体医疗大环境仍较为保守,医保支付、处方药线上购买等尚不明确,再加之移动端诊后管理技术有限,共同导致了盈利模式的长期不明晰,使得市场上供求方缺乏动力。

  业内专家指出,互联网医疗的竞争基本上都是同质化的,也和其他模式创新行业一样,要不断烧钱和抢流量,企业要从赛道中跑出来,形成顺畅的盈利模式需要时间的积累。

  但令人期待的是,如今,随着医保慢性病支付的打通,以及互联网首诊的探索,将庞大的问诊流量转化为购药看病的消费力已经成为可能,而能够越快构建“医+药”闭环的企业,越有助于在这个行业弯道超车。

  艾瑞咨询认为,互联网医疗已越来越倾向线上与线下的深度融合,通过为线下医院、药企、连锁药店、保险等提供深度垂直的技术支持或运营服务,得到从中分利润的机会,从而解决盈利的问题,“医+药+险”的协同也意味着互联网医疗诊后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

  

  【案例】

  

  互联网医疗这样改变大众生活

  

  “医院说,拜复乐和可威一起服用,效果会比较好。但医院已经开不出这些药了,药店也买不到,我非常着急。”1月29日,1药网互联网医院医生收到了一个特殊的求助。

  发出求助的是武汉的一名退伍军人刘先生。他在荆州的家人因疫情影响须在家隔离治疗。但家人拿着医院的处方根本买不到药,于是刘先生尝试线上购药。获悉情况后,1药网当即与快递公司积极沟通开通绿色通道,2月1日即突破层层困难将药送到。

  “在疫情高峰期无法去医院时,我就在网上买药,省时又省力!”受疫情影响,现在广州市居民张冲已经习惯了通过网上药店买药,“叮当快药、饿了么、美团买药……现在在网上买药就像点外卖一样简单,在线下单,药品就能快递到家。”张冲补充道。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门印发《近期扩内需促消费的工作方案》也特别提到,要将慢性病互联网复诊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记者从医药电商平台1药网获悉,1药网APP大健康、慢病类购药迎来抢购高潮。其中,“双11”首日,冠心病用药成交额同比增长458%,其中甲状腺疾病用药成交额同比增长243%。

  医药电商+互联网医院的闭环打造,让市民足不出户在家看病成为了可能。在广东,自去年以来,首批22家医院已经上线互联网医院,为粤港澳居民提供在线复诊、在线处方、药品配送、慢病管理等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对慢病患者来说,专家从原来一知半解的“陌生人”变成专属“家庭医生”,以后,复诊无需再跑腿,就能通过互联网医院开药、付费,并且享受药物快递到家的服务,就像网购那样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