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河的鸳鸯水中起飞瞬间 |
雌雄鸳鸯的毛色差别很大 |
雄性鸳鸯长有帅气的冠羽 |
鸳鸯是群居鸟类,喜欢成群结队活动 |
在漳河上游弋的鸳鸯成双成对,鱼虾是它们的美味 |
鸳鸯的翅膀较长,善于飞翔 |
公不离婆的鸳鸯 |
陆上的鸳鸯也双双对对,青草是它们喜欢的食物 |
摄影/撰文 董玉清 鸳鸯是我国著名的观赏鸟类,因为雌鸟与雄鸟总是出双入对,人们称其为“爱情鸟”,用以象征坚贞的爱情。鸳鸯亦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喜欢描写的鸟类,像“山中自有神仙侣,只羡鸳鸯不羡仙”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等诗句,为人们广泛传颂。“鸳鸯”之名,便是一个合成词,鸳指雄鸟,鸯指雌鸟。 鸳鸯是一种候鸟,每年深秋,它们集群从北方南飞越冬。湖北荆门漳河流域、福建屏南县的鸳鸯溪、江西婺源县的鸳鸯湖,是我国南方几处著名的鸳鸯越冬栖息地。 据湖北的鸟类专家观测,上个月飞抵漳河栖息越冬的鸳鸯已达到千余只,数量超过往年。目前,漳河流域已成为鸳鸯在亚洲最重要的栖息越冬地。 漳河是荆山余脉中一条汇聚千条小溪而形成的天然河流,是湖北省重要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屏障,也是国家重要湿地和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地,优越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候鸟每年到此越冬。 实际上,漳河流域自古就是鸳鸯的越冬地,被誉为“鸳鸯之乡”。据常年在漳河捕鱼的渔民说,每年秋冬,他们经常会与一群群美丽的鸳鸯相遇。以前,渔民常误认为鸳鸯就是普通的野鸭,习惯称它们为“花鸭”,但他们对“花鸭”由衷喜爱,从来没有人去伤害它们,人与鸳鸯在漳河和谐相处,早已传为佳话。 近些年来,每逢秋冬,爱鸟人士也会乘船进入漳河,对鸳鸯等在此越冬的候鸟进行保护以及观赏。 爱鸟人士说,鸳鸯嘴巴扁扁,颈脖短短,看上去有点憨态,似乎不善飞,其实鸳鸯翅膀较长,是善于飞翔的鸟类,它们经常紧贴着水面灵活地上下翱翔,落水前会把翅膀伸得长长的,然后蹼掌迅速扎入水中。 鸳鸯的捕食本领也极强,只要它把头往水里一钻,不用几秒钟就会叼起鱼虾。但清晨和傍晚,它们会习惯在河边的陆地上觅食青草。 鸳鸯食性杂,夏天繁殖季节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如小鱼虾、蛙类、蜗牛、蚂蚁、蚊子,在其他季节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如青草、坚果、苔藓、玉米、稻谷等。 鸳鸯生性机警,极善隐蔽。每次在水中饱餐后返回陆地的栖息之地时,会先派出一对鸳鸯回到栖息地的上空盘旋侦察,确认没有危险后,才招呼大群的伙伴回来歇息。如果发现周围有异常情况,会发出“哦儿,哦儿”的报警声,让伙伴迅速飞离避险。 爱鸟人士还介绍说,鸳鸯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为雁形目鸭科动物,属小型游禽,体长38厘米-45厘米,重量500克左右。 鸳鸯雌雄异色。雄鸟嘴红色,脚橙黄色,背部褐色,腹部白色,眼后生有长长的白色眉纹;头部长有帅气的羽冠,翅上则有一对栗黄色扇状直立羽,像帆一样立于后背,非常奇特和醒目。雌鸟嘴灰黑色,羽毛黄褐色,也没有直立羽,和雄鸟相比,“姿色”逊多了。 鸳鸯还是一种群居鸟类,特别是每年的两次迁徙,都是成群结队行动,大的集群达几百只之多。每年的开春后,鸳鸯就会从南方飞返北方密林深处,在河溪边的大树上营巢繁殖幼雏。到了秋天南迁时,鸳鸯的队伍均由一对一对的鸳鸯夫妇带着各自的小鸳鸯混编而成,这在鸟类的迁徙大军中,很可能是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