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东结对帮扶的昭通市、怒江州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

粤滇携手 合力拔穷根 山海呼应 齐奏小康歌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12月24日        版次:A04    栏目:粤滇扶贫协作 交出高质量答卷    作者:林曦

     云南昭通市昭阳区一间苹果厂里,员工们正在打包苹果

  

  文/羊城晚报记者 林曦

  图/羊城晚报记者 杨奇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自2016年起,按照“中央要求、云南所需、广东所能”,广东省东莞市、中山市、珠海市和云南省昭通市、怒江州结对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如今,昭通市、怒江州现行标准下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48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4个贫困县全部脱帽。

  12月18日至25日,广东省委宣传部与云南省委宣传部共同组织开展“粤滇扶贫协作”联合主题采访活动。粤滇双方围绕共同使命,交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高质量答卷。

  

  贫困户拎包入住安置点

  

  一排排楼房整齐簇新,街道干净整洁,社区配套完善,小孩子在玩耍,老人在晒太阳……12月20日,记者走进昭通市盐津县水田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幅安居乐业的美好画面映入眼帘。中山派驻盐津扶贫干部、盐津县委常委、副县长陈文权介绍,这是昭通市9个万人安置点之一,搬迁贫困群众3068户14136人。

  去年搬入新居的李永顺一家五口,以前居住在高山上的一座土坯房里,冬天寒冷、雨天漏水。“去年9月搬进新居,再也不用深一脚浅一脚地爬山路。而且这里配套设施齐全,也不用跑几十里路买点东西了。”李永顺说。

  新区安置点的易迁群众来自盐津县10个乡镇77个村或社区,其中有1000余位少数民族同胞。各地群众生活习俗习惯差异较大,刚搬迁到新区时,不少群众面临着“融入难、转变难、适应难”问题。

  “搬进来的贫困户几乎不用操心,可以拎包入住。”水田新区易迁点团结社区党总支书记林小琴表示,中山市社会各界募资600多万元,为水田安置点的3068户贫困户家庭配套“七个一”(一个电饭煲、一个电磁炉、一套沙发、一套餐桌椅、一张床、一个衣柜、一个鞋架),切实解决搬迁群众生活物资紧缺难题。

  在采访中,碰到一个小朋友随手把糖果纸扔在地上,林小琴立刻上前捡起,并告诉小朋友要扔到垃圾桶。她说:“卫生习惯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要从娃娃抓起,也要经常对老乡教育。刚开始还有随意在楼道丢垃圾的情况,现在基本没有了。”

  

  “感恩超市”维系幸福纽带

  

  为了让住户能更快融入社区,新区党工委和帮扶工作组也想了很多办法,“感恩超市”就是其中一个。

  建在新区管委会办公区旁的“感恩超市”,售卖粮油衣物等生活所需。特殊的是,这里售卖的东西不用现金结账,需要积分兑换。

  据介绍,积分以户为单位,每户基础分为100分。片区长、楼栋长、挂钩楼栋长、党员群众代表等每月底会根据易迁群众的卫生习惯、政策知晓、弘扬传统美德、学生学习等评分,每户以评分赚取积分。积分不兑换现金,只用于在“感恩超市”兑换等值物资(1积分兑换价值1元物资)。从去年启用至今,已有近1000户贫困户通过积分在该超市兑换了生活用品,商品价值约10万元。

  陈文权表示,“感恩超市”里的商品由广东中山和云南盐津等地的爱心企业和个人捐赠。这种模式进一步激发易迁群众的内生动力,助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易迁群众融入新环境、开启新生活的步伐,营造和谐幸福新家园。

  

  帮扶“小种子”结出累累硕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广东的帮扶工作组不仅带去了资金,还引进了产业。12月21日,“粤滇扶贫协作”联合主题采访团来到昭通市昭阳区。在当地的苹果厂里,工人们忙碌地打包着苹果,这些苹果将销往东南亚。

  自粤滇扶贫协作以来,昭通建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标准现代化苹果产业,依托“苹果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数十万群众通过就近就业实现脱贫增收。东莞石碣镇挂职昭阳区扶贫办的帮扶干部邓炳炎表示,东莞帮助昭阳区引进苹果生产龙头企业海升集团,并投入2600万元用于果园种植;项目采用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教给农户“造血”的本领,目前已经有2600多户贫困户受益,年产值达到4000万元。

  作为东西部协作的样板工程,昭阳工业园区里聚集了一批东莞引进的优秀企业。亚洲制鞋龙头企业华坚集团于2017年1月12日与昭阳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成为首家进入产业园的企业。云南华坚鞋业厂长宋岳明说,公司从入驻园区到试生产仅用了40天,园区给予了5年免租优惠。

  目前,该公司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0余万元,共启动生产线16条,2017年至2019年每年招用本地员工450人,一般贫困户200余人,年产值超过1500万元。此外,该集团计划投资5000万元,利用昭阳工业园双创园区的5515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鞋面加工生产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解决当地超过500人的就业问题。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纳入园区管理的81户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2.49亿元,同比增长20.69%;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50.22亿元,同比增长28.2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5.47亿元,同比增长27.56%;解决就业人数12000余人。

  

  “阅读存折”存知识存智慧

  

  扶贫要扶智。12月23日,记者走进云南怒江州泸水市格力小学,看见四年级的小学生正在参加足球比赛,不远处的学校合唱队在排练,还有学生在练习当地的民族乐器“起奔”。在这座被大山环绕的学校里,歌声、琴声、呐喊助威声与怒江的涛涛声汇聚一起,响彻群山。

  据了解,格力小学及格力幼儿园是由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为珠海援建泸水市大兴地镇维拉坝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捐建的配套工程,总投资5000万元,满足了维拉坝易地扶贫搬迁点及周边各村对幼儿园及小学的教育需求。

  “为了孩子们的教育,珠海先后派出了3批14名支教教师,其中包括1名广东华南虎足球俱乐部青训队专业教练。”格力小学校长吴金凤介绍,今年9月到来的3名骨干支教教师,在幼儿园全科、小学英语与小学语文等教育教学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在格力小学,由珠海引进广东粤财投资控股200万元兴建的图书馆也特别有意义,珠海市共为孩子们捐赠了4万余册图书。2019年8月,珠海市支教老师梁伟明为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提出了创建“阅读存折”、通过阅读数量积分抽奖的创意。学生的阅读字数只要满2000个字就可以参与抽奖,奖品有彩色笔、羽毛球。目前,全校已有400名孩子拥有了自己的“阅读存折”。

  据统计,珠海累计向怒江投入财政、社会帮扶资金14亿多元,先后派出461名干部、教师、医生等到怒江开展扶贫和教育医疗帮扶。目前,怒江全州26.96万贫困人口全部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24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独龙族、怒族、傈僳族、普米族等“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