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告白墙”走红,家长该“佛系”还是“封禁”?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1月28日        版次:A07    栏目:龙门阵    作者:周云、建敏、孙梓青、健强、玄子

  

  今日议题

  

  近期,有一个微信公众号在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群体中很受欢迎,孩子们在该公众号内的“广州告白墙”化身“情话boy”或者“情话girl”,匿名或化名表白自己心仪的对象。这个公众号也成了“八卦集散地”,不少孩子根据名字缩写和表白内容,玩起“猜猜猜”的游戏。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关注到了这个公众号,有人淡然处之,有人将其视之为洪水猛兽。

  

  应引导孩子发乎情而止乎礼

  □周云

  

  少男少女的年龄,确实是一个告白的年代。对异性的情感,或者说只是一种好感,像春天雨后的青草,不可遏制地在他们的心头萌发。他们有一种强烈的冲动,要把这种情感或者好感倾诉给心仪的人,这就是告白的愿望。

  然而,对于少男少女们来说,告白又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与青春期的冲动一起而来的,是腼腆、羞涩、含蓄和胆怯。不知道有多少人,整个青春期过去了,也没有迈出告白的一步。也有的告白了,被拒绝了。也有的人,告白了,牵手了。我们不能说,少男少女们应该还是不应该去告白,因为在青春年代,做什么都是对的,或许不做什么,也是对的。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在这个年龄,每个人都有告白的愿望,都有告白的冲动。

  所以说,“广州告白墙”,倒也是一个不错的所在。情感、告白,都是从少男少女内心生长出来的,抑制、克制也是办法,很多人也是这么做的,但释放出来或许是更好的办法。释放的方式有很多,“告白墙”只是较为新颖而已。我的意思是说,古往今来,只要是想告白的人总是有办法告白的,“告白墙”存在或不存在,告白都在那里。既然它已经存在了,就让它继续存在下去吧。“拆墙”的想法既粗暴,也无济于事。

  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就应该无所作为,告白“发乎情”,难以遏制,强行遏制可能会适得其反,但可以引导他们“止乎礼”,告诉他们情感和告白的边界在哪里——

  首先,要告诉少男少女们,有一种东西叫做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对于情感的责任。一个人有了责任,才能够承担得起情感。否则,没有责任的情感,会毁掉人生中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其次,“礼”,就是要尊重他人,保护好自己。在青春期的感情中,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一场不安全的情感,往往会使当事人追悔莫及,甚至有可能付出一生的代价。第三,“止乎礼”也是一种选择。我们要告诉孩子一个道理,有得必有失,任何获得的东西都要付出代价。每个年龄都有每个年龄应有的选择,在什么年龄应该去获得什么,应该去放弃什么,听听成年人的忠告,是很有好处的。   (作者是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平台须负起监管和引导责任

  □建敏

  

  首先要厘清一个概念,“告白墙”不是新生事物——若干年前就在各高校的校园网络平台“走红”,现在重新吸引大众的注意力,是它被移植到了中学生的平台,由高校版“进阶”为中学生版。从这个角度来说,并非幸事。

  点进该平台,发现留言最多的是初一初二学生,高年级的反而少。也许初一初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刚刚迈入青春期,处于性意识萌动初期,好奇心强、热情高涨。正因如此,对此类平台更要加强监管、加强正确的引导。

  十一、二岁的未成年人,对情感的认识和表达均处于不成熟阶段,很容易误入歧途。如有“打卡”性质的留言“喜欢你的第90天”,不但显示留言者已呈沉迷状态,也容易诱导更多未成年人来展示自己的“打卡”。这样的“表白”,平台是收割了流量,却让更多的孩子迷失了方向。

  另外,在高校版的“告白墙”中,被投诉最多的是假冒他人的名义,泄露他人隐私。此类问题,在中学生版本同样存在,虽然平台方对相关信息用字母缩写来代替,但有心之人仍不难猜出,平台方却用一句“当事人追究的话后果自负”来规避责任,显得并不够负责任。

  未成年人的青春期萌动,堵不如疏是对的,不必视此类“告白墙”为洪水猛兽,但平台方须尽到监管和引导责任。

  

  或会影响正确爱情观形成

  □孙梓青

  

  曾几何时,“早恋”被视为是洪水猛兽,要是谁家孩子被同学表白了,那家长更是如临大敌。学生能够有渠道表达自己对异性的爱慕,“表白墙”能被更多人接受和讨论,这本身就是社会进步和思想解放的体现,是值得鼓励的事情。

  然而,除了浪漫主义的想象,同样不能忽视 “告白墙”可能带来问题。

  首先,不少家长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学生毕竟还是要以学习为重,如果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了写情话、谈恋爱之上,势必会影响学习。特别是在初三、高三的关键时期,如果因为情感问题而分心,则可能得不偿失。

  其次,“告白墙”还可能带来虚荣、攀比的不正之风。在报道中,有女生被表白后以颇为“凡尔赛”的口吻念叨:“是谁啊,这么烦。”在校园中,谁被表白的次数多、谁“上墙”的次数多,甚至成为学生们的谈资和相互攀比的内容,这无疑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最后,爱情是严肃而神圣的事情。中小学生们毕竟心智尚未成熟,处于“爱情观”的探索期。被表白的次数多了,有些学生不免有些飘飘然,觉得爱情不过如此。没有被表白过的,则可能会滋生“缺爱”的自卑心理。这些都有可能会影响到中小学生正确爱情观的形成。

  

  孩子就该勇敢“告白”

  □健强

  

  到了青春期,就该有青春期的表现,此乃人之常情,不该刻意压抑,所以,对于“告白墙”,我举双手赞,这种形式很具时代性,难怪获得孩子们的欢迎和拥护。

  我家小孩也正值青春期,我们是鼓励小孩“告白”和“被告白”的,为什么?首先,这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光明正大;其次,人性不应压抑,到了什么阶段就该有什么阶段的反应和表达,这有助于健康成长,有益于融入社会和集体,有益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益于孩子们认识社会,认识人性;第三,只要给予适当的指引,小孩并不会因此误入歧途,实际上不管有没有“告白墙”,在孩子们的成长中,作为家长和老师,本来就需要在情感方面给予他们指导和指引。就此而言,“告白墙”既是一个有价值的手段,又是一个好的帮手。

  

  纯真的爱是美好的回忆

  □玄子

  

  “广州告白墙”火了!每天精选十名中小学生的“投稿”,在这个公众号上面匿名“表白”,对自己的暗恋对象一诉衷肠。“告白墙”的流行,搞得不少家长紧张不已。

  我也是家长,我家的娃刚好迈入初中,进入青春懵懂期,要说完全不担心早恋问题,那是假的。但是,“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十几岁的青春年华,充满了对未来人生的好奇、探索。食色,性也,并不是家长们担心,孩子们就能按捺住青春的萌动,就能控制住自己对美好事物、美丽人儿的向往。早恋不是洪水猛兽,关键还在于正确引导。个人认为,“堵不如疏”是家长对于青春叛逆期早恋的应有态度。

  “告白墙”主张匿名,就是一种“正确的打开方式”,既不至于令人尴尬,也让这份纯真的情愫有一个表达的出口。读着孩子们或炽热或温婉的表白,富有想象力的倾诉,令人心生感动,觉得——青春真好!有人爱,真好!

  爱情,古往今来是人生的一大主题,更是无数文人墨客讴歌的对象。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写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这种蓬勃的力量,可以焕发出惊人的动力。作为万物之灵,爱情的产生很正常,能否控制自己的爱,把它转化成责任、动力,才是人之区别于动物的地方。假如有人向你的孩子表白,证明孩子很优秀、有人欣赏,这是值得高兴的事;假如你的孩子向人表白,则可鼓励他(她)做更好的自己,成为值得暗恋对象青眼有加的人。

  当然,一个年龄阶段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应该和孩子分析清楚。18岁成人之前,人生最重要的事,还是学习,不断充实和修炼自己,实现知识的扩容和眼界的提升。恋爱也好,单恋也好,难免会让人分神分心,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还是要放到更值得投入的地方。

  有朝一日,当你看见成长的自己、奋斗的自己、达成目标的自己,会发现,埋在心里的那份未曾告白的情愫,也许是对青春最好的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