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玉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27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称,就地过年的政策是分级分类的。低风险地区倡导大家就地过年,非必要不出行。各地方在政策执行时,不能擅自“加码”,更不能“层层加码”,有的地方还采取“一刀切”措施,这是坚决不允许的,不能阻断人员出行、返乡,要给人民群众多些保障、多些便利。(1月27日中新社) “倡导就地过年”“返乡需核酸证明”,国家层面释出的一系列清晰信号,正在深刻影响着公众的春节出行安排。特殊时期,“回家过年”的传统信仰,让位于“疫情防控”的现实需要,无可奈何也情有可原。 自从相关通知公布以来,民间几度追问、官方数次回应,应该说政策的模糊性得到了极大压缩,规定的精准化解释则基本到位。赵辰昕用了三道“禁令”,为各地方执行就地过年政策“护航”。这三道“禁令”是:不能擅自“加码”;更不能“层层加码”;禁止采取“一刀切”措施。不能擅自“加码”,意思是说,未经批准不得在落实政策要求时,随意增加限制措施或者放宽限制。更不能“层层加码”,是为确保“全国一盘棋”,避免县、乡、村或社区各自为政、各自设限,“门槛”变高。禁止“一刀切”,则是为杜绝僵化的、懒惰的防控思维。 必须承认的是,在现有管辖权限、制度框架下,各地关于“防疫”确有一部分“自由发挥”的空间。比如说,《冬春季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就明确,“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国家政策确定农村地区范围,制定本省的实施细则,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很显然,这种有限度的“授权”,本意是为了便于地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够采取更为灵活的、适用的防疫举措。只是很遗憾,个别地方却将之演变成“层层加码”“一刀切”。 国家倡导“低风险地区大家就地过年,非必要不出行”,到了村一级则直接就是一个字“滚”……这个广泛流传的段子,以一种夸张化、戏剧化的表达,揭示了就地过年在“层层加码”后可能产生的恶果。公众对“层层加码”的现象,并不陌生,在某些地方官员的定式思维中,顶格执行乃至是超额执行“上级要求”,既是一种看齐的姿态,也是一种规避责任、投机偷懒的技巧。 正是预见到了可能的风险,嗅到了一些典型的苗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及时敲打,重申“就地过年政策各地区不能擅自加码”。现阶段,常态化防疫,需要的是“绣花功夫”,需要的是精细、到位地实施系统防疫安排,需要的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生产生活,动辄搞“一刀切”,搞休克疗法,最终暴露的不过是某些地方管理理念僵化、治理能力落后的缺陷。 倡导就地过年,不能阻断人员出行、返乡,这是统一的而非对立的。防疫擅自“层层加码”,这不是认真负责,而是滥权乱作为。
-
即时新闻
就地过年政策禁层层加码 防疫需要的是“绣花功夫”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1月28日
版次:A07
栏目:今日论衡之公民问政
作者: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