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木版年画以“写色描金”、色彩浓艳为特点,神像画占很大比例 |
佛山木版年画以“写色描金”、色彩浓艳为特点,神像画占很大比例 |
佛山木版年画以“写色描金”、色彩浓艳为特点,神像画占很大比例 |
佛山木版年画《和合二仙》 冯炳棠 作品 |
四色套印的佛山木版年画 |
刘钟萍希望为传统年画赋予新活力 |
冯锦强: 佛山木版年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佛山木版年画的第二十八代传承人。其父为国家级佛山木版年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冯炳棠 |
刘钟萍: 佛山木版年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师承国家级传承人冯炳棠。年度中国非遗人物100人、佛山市工艺美术大师 |
文/羊城晚报记者 施沛霖 实习生 林少娟 图/受访者提供 “帚扫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作为一项发轫于汉代的民间艺术,年画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始终占有一席重要之地。在北宋,随着传统绘画与雕版印刷术的交融发展,木版彩色套印年画走向成熟与普及。自那时起,每逢春节家家户户贴年画,以求镇宅消灾、迎春纳福,红彤彤的民间艺术里藏着中国人民对新年生活的美好诉求。 谈及年画,不得不提到岭南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佛山木版年画。佛山木版年画产于广东佛山,与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山东潍坊木版年画并称为民间“四大木版年画”。其始于宋元,盛于明清,历经700年风雨兴衰。全盛时期,当年称为“细巷”的佛山普君南路曾云集几十间不同的年画作坊,从业人员达四千人以上。 时代的步伐一路向前。进入现代,佛山木版年画的辉煌已经落幕,昔日象征鼎盛的数字被封存于旧日时光中。贴年画的风俗渐远,但人们对佛山木版年画的珍爱犹在。2006年,佛山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与传承佛山木版年画、令它重获新生,已成为新的课题。 曾经云集了不少手工艺人的普君南路,如今已变成喧闹的菜市场,一片灰白墙体平房里,唯有一间挂着“佛山木版年画冯氏世家” 乌木匾额的老铺仍屹立不倒。这是一家历史长达两百年的老铺。走入铺内,鼻间可闻袅袅墨香,入眼皆是一张张描金带红的年画:墨色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状貌,金粉的纹饰为画面添了几分富丽堂皇,配上“万年红”的底色,满溢着欢天喜地和大福大吉的寓意。 刀与木的碰撞,墨与纸的交融,一张穿梭了千年的木版年画,囊括当地人民的文化信仰、生活风俗。又是一年春节至,让我们一起走进喜庆的佛山木版年画世界,穿越时光,赏析佛山木版年画的民俗之美。 壹 赏析 写色描金 色彩浓烈 用年画祈祷新岁平安 佛山木版年画因自古在广东佛山镇(今佛山市)生产而得名。粗犷刚劲的线条,生动饱满的造型,浓郁的底色,描金的技法……佛山木版年画如同岭南这片土地,饱含着勃勃生机。 如今,“佛山木版年画冯氏世家”铺内珍藏的木版最老的可追溯至明清时期。抚摸自清朝留下来的老雕版,清晰简明的纹路如当年初刻出来一般,时间的年轮仿佛未留下半分足迹。数百年过去了,这些古老的雕版依旧传承着人们对生活最美好的期盼:驱凶辟邪、祈福迎祥。 无论是明清佛山老年画,还是已过世的佛山年画大师、国家级佛山木版年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冯炳棠的年画佳作,如今都属收藏级珍品了,在那浓艳的丹红、华丽的描金之间,透出佛山木版年画鲜明的艺术特色。 羊城晚报记者:佛山木版年画作为 “四大木版年画”之一,在艺术风格、制作技艺上有哪些特殊之处呢? 刘钟萍:佛山木版年画种类繁多,其产品种类大致分为“门神画”“神像画”“岁时风俗画”三大类,附加生活装饰用品画和民间祭祀、宗教信仰用品画,这些均统称为佛山木版年画。在佛山木版年画的题材里,神像画占据非常大的比例,从儒道释到行业神,几乎无所不包。这也是佛山木版年画在品类上的一大特点。 此外,佛山年画色彩艳丽,惯用丹红为底色,称为“万年红”,长时间不易褪色;它喜用金线勾描,在人物、花纹、服饰上添加金银粉,带来富丽堂皇的装饰风格,描金也是佛山木版年画独特的制作方法。在造型上,佛山木版年画形象饱满精细,紧凑美观,繁复华丽,喜庆吉祥。在表现手法上,善于结合当地民俗风情,具浓郁的广府文化特色。 羊城晚报记者:佛山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繁杂,请问制作一幅木版年画需要历经几道工序?目前是否依旧沿用传统的方式? 冯锦强:大工序有创作、雕版、印墨线、套印、描金、开相、填丹等,此外还有二十几个小工序。小工序的要求,比如雕刻木版之前要选什么木头,把木头存放时选择用压平的方式,纸贴在木版上面要注意什么细节等等,十分繁琐精细,体现了“慢工出细活”的要旨。 目前我们还是用传统的手法来制作年画,但整体在工序上略有简化。完成一幅木版年画所需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有版在,一张年画的制作一般可在2-3天内完成,当然晾晒时间还需视天气而定。如果从雕版开始,制作时间就要视乎图案的复杂程度,有的需耗时数月。 贰 收藏 文化回归 市场升温 收藏家可成为传承中的一环 近年来,随着书画收藏市场升温,年画的行情也逐年提升。但整体而言,热衷年画收藏的藏家相对较少。未来木版年画的收藏价值如何?收藏木版年画有哪些注意事项?冯锦强有自己的见解。 羊城晚报记者:随着社会变迁,年画精品已从民俗用品逐渐升级为收藏品,高水准的年画作品甚至进军艺术品领域。您如何看待木版年画的收藏价值? 冯锦强:近年来木版年画市场有升温迹象。以我父亲冯炳棠为例,他曾是当代唯一能完全熟练掌握佛山木版年画全部制作技艺的人,其作品吸引了不少收藏家和爱好者。 后来,我们在作品上作了一些升级,除了加上艺术化的元素如描金外,还推出了一些收藏版、限量版的作品。我父亲逝世后,慕名而来收藏他的作品的人变多了。随着佛山木版年画这项传统艺术被更多人所认识,木版年画精品的价值也将得到深入发掘。 但在目前,关注这些作品价值的人仍属少数,我认为这里存在一个很大的认知和提升空间。 羊城晚报记者:在收藏木版年画作品上,您有什么偏好与标准?对于木版年画爱好者,您有哪些收藏建议? 冯锦强:在木版年画收藏上,我会注重这些问题:看是谁的作品,有没有签名、盖章?是否限量?印量多不多?等等。但限量或增加艺术元素,都只是包装方式,收藏年画的首要因素还是看“人”。不同人制作的木版年画具有不同的风格与灵魂,即便使用同一块木版,成品的表达方式、呈现方式也千差万别。收藏家们在收藏作品时,也需要了解不同制作者的风格与手法。 对于木版年画爱好者,我建议在收藏时首先要对木版年画有一定的认知。木版年画是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在历史上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爱好者和收藏家可以同时为木版年画作一个双向传承与传播,成为木版年画传承里的一环。我们希望可以将木版年画里的故事传承给下一代,让他们了解木版年画的故事、理念、制作手法。 叁 传承 推陈出新 迅速圈粉 让传统年画重回现代生活 与许多传统民间艺术一样,佛山木版年画也面临着后继无人、推广无力的发展困局。昔日行销岭南及南洋各地的佛山木版年画,如今已步入辉煌之后的余晖。 困局固然难破,但创新和发展的步伐从未停止。十余年来,冯锦强先后进行了创办木版年画网站、创立佛山木版年画主题概念馆、筹建广东第一家年画博物馆等一系列尝试。 入行七年的刘钟萍,被称为“年画女侠”,在推广佛山木版年画上不遗余力。她把门神、考神、喜神、财神、丁神五位经常出现在年画的神像来了一次“诸神复活”,又以“一个亿”“二胎神器”等现代妙语与古老年画互相碰撞,在年轻人中迅速圈粉。 在两位传承人的心目中,佛山木版年画不光要吸引收藏家的目光,更需要“出圈”。近年新创作的佛山木版年画,贴近生活、趣味盎然,更以文创用品、品牌跨界合作等方式重新融入现代人的生活。 羊城晚报记者:佛山木版年画在传承与保护上遭遇了哪些问题? 冯锦强:佛山木版年画的现状无法与历史盛况作比较。现在,佛山从事木版年画制作的有省级传承人一个、市级传承人两个,年画每年的产量也极少。整体而言,传承局面仍是困难的。2019年,我开展了一项非遗传承人联盟的计划,希望通过搭建一个非遗传承人、商家、民艺爱好者的平台,为传统非遗文化传承和发展寻找一条出路。 羊城晚报记者:为了推动佛山木版年画融入现代人的生活,近年有哪些创新之举? 刘钟萍:如何将历史悠久的佛山木版年画重新带回现代人的生活,作为年轻一代的传承人,我感到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一开始甚至有点无计可施。 怎么让传统的年画被现代人喜欢呢?从2016年开始,我们陆续举办了上百期“年画公众开放日”,除了介绍佛山木版年画的历史和讲述年画的故事,也听取大家对年画的反馈和观察大家对年画的需求点。在一次次开放日中,我们慢慢摸出了一条路子:根据现代人喜好,为传统祈福的年画赋予新时代的内涵。 例如,我们用“脱单神器”“行桃花运”来诠释传统的喜神和合二仙,很受单身男女的欢迎;为考神状元及第配上“逢考必过” 的祝福;为财神配上“一个亿”的吉利语;用“二胎神器”“儿女双全”来诠释传统的送子娘娘等等,并通过让客人亲手印制年画,增强祈福许愿的仪式感。 后期,我们成立了“解忧年画铺”,形成“解忧年画铺”的体验课和工作坊,反响不俗。我相信,一旦年画重新恢复了使用的习俗,年画也就能重新走入现代人的生活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