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南澳岛一日游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2月09日        版次:A11    栏目:    作者:鲍十

  □鲍十

  

  我的案头放着一册厚厚的《南澳县志》,我一边翻阅,一边回想着不久前在南澳岛上行色匆匆的游览。这就仿佛我一边在探寻南澳岛的过去,一边又在面对历历在目的当下现实。

  这是我第一次到南澳岛来。然而时间颇仓促,从登岛那一刻算起,到晚餐后离开,前后只有不到一天的时间。好在如今交通便利了,我们乘坐一辆旅游大巴,沿着环岛公路,一路走走停停,看了一些靓丽的景点,算是对南澳岛有了一些大致的印象和感受。但是,若想对南澳岛有更多的了解,这肯定是不够的。南澳岛,一定还有更多隐秘的事物、更多别致的风景、更多细致的感悟,甚至更多的人间悲喜,掩藏在山山水水的皱褶,掩藏在市井和渔村,掩藏在人们的内心,总之,藏在鲜为人知处,需要我们用更多的时间,花更多的心思,来细细地感知。

  应该说,虽然此前不曾来过,但对于我这个海岛热爱者来说,南澳岛却早就是个已知的存在了。起码曾经很多次听朋友和熟人讲起它,讲他们刚从南澳岛回来,或者即将到南澳岛去,讲岛上的风物、风情、遗迹、美食、气候、男女,或者描绘某一处的景致、海岛的日出和日落等。因此早已吊足了胃口。那会儿我就知道了,南澳岛是在广东省内面积第一大的海岛,并且整个南澳岛就是一个县,就叫南澳县。还知道不久前刚刚修建了一座跨海大桥,全长11.08公里,犹如一条飘在海面上的绸带,十分壮观。

  我们此次来南澳岛,就是沿着跨海大桥过来的。一桥横卧在碧波之上,左右都是蔚蓝的海水和邈远的天空。旅游大巴稳稳地行驶在宽阔的桥面,发出沙沙的声音。大概只用了几分钟的时间,我们就登临了南澳岛。

  南澳大桥于2009年1月20日动工兴建,2015年1月1日建成通车。在跨海大桥建成之前,上岛就没有这样便利了。要从对面莱芜山下的码头乘舟船跨海而来。早期是木船,后来是机动船。即便是机动船,也要航行一个多小时。一旦遇到恶劣的天气,狂风或者暴雨,就更糟糕,所有的渡船都会停止服务,人便无法上岛也无法下岛了。

  大巴一驶过跨海大桥,就来到南澳岛的地界——地是南澳岛的地,天是南澳岛的天,四周是无涯的海。

  在三千多年前,南澳岛就有人类生活,岛上的居民是古越族的一支。至秦后,赵佗建立南越国,自立为南越武王,设揭阳令,这里才有政权建制。那之后的几千年,随着朝代和政权的不断更迭,南澳岛也上演了一出出历史活剧。常常被人提及的,一是南宋末代小皇帝因逃难暂住南澳县,并遗下了“宋井”以及陆秀夫墓等供后人凭吊。再是明万历三年,诏设南澳镇,并派“协守漳(州)潮(州)等处地方专驻南澳副总兵”,修建总兵府,首次在南澳岛建立政权机构,历明清两代,莅镇总兵共有172任。另于1912年7月,南澳厅改成南澳县,南澳岛自此成了一个县。除了以上几点外,就是日军曾于1938-1945年侵占南澳岛,在南澳岛的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痛。

  不能不说,从古至今,南澳岛已发生了太多的改变。大概除了地形地貌,除了南澳岛本身,其他的一切,都已经不是或不完全是旧时的模样了。当然这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阻挡的。同时,这也是不可预知的。重要的是,过去如此,未来也必定如此。

  试问:谁会预知未来的南澳岛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

  我在《南澳县志》看到了两张拍摄南澳县城的照片,一张摄于1980年,一张摄于2000年,角度是大致相同的,但景象却完全不一样。一张色调发黄,画面上显出一片凌乱低矮的建筑物,一张镜像清晰,画面上是一片鳞次栉比的高楼,尽显现代风貌。

  这也是改变的证明。

  南澳现有后宅镇、深澳镇、云澳镇、隆东镇等四个镇和南澳盐场等。特别遗憾的是,这次我们没有机会到从未见过的盐场去看一看。

  据《南澳县志》记载,岛上的居民大多以渔业和种田为生计,但以渔业为主,有“耕三渔七”的说法。因此南澳是广东省唯一的渔业县。从前的渔业主要是捕鱼,现在不同了,变成了“以养为主,养捕并举”。而在南澳岛的周边,鱼的种类是相当多的,约有上百种,有的以前听都没听过,名称也极特别:赤尾巴浪、长腰巴浪、竹叶巴浪、姑鱼、亁鱼、青甘、大耳婆、水棍、鲻鱼、鳓鱼、红瓜(大黄鱼)、红袄(大白姑鱼)、坎面迪、眼镜鱼、马鲛、梅童、锭柱、春只、绒纹、迪仔、真鲷、鲂鮄,等等。

  说到农业,南澳主要种植稻谷、蔬菜、番薯、杂粮、花生、橘红、香蕉、龙眼、柑橘、茶叶等。这当中,《南澳县志》曾特别提到一种名叫“金薯”的番薯,称其为南澳特产,“以其质美香甜可口而著称”。

  南澳岛本就是丰饶之地。

  是日登岛后,我们先在迎宾广场停留了片刻,然后便驶上了环岛公路。沿途所见,皆是极美的风景,或凭海临风的亭台,或远山苍翠的公园,或一半是碧海一半是黄沙的海湾。其间还曾来到一个滑板基地,看见几位冲浪运动员在摆弄他们的滑板,据说是准备参加一项赛事。之后又来到北回归线广场,一边在心里惊讶着,一边欣赏起那座造型别致的被命名为“自然之门”的建筑物。这当中,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参观在南澳县博物馆中展出的“南澳1号明代沉船出水文物”。据称此船2007年被潜水捕鱼的渔民所发现,2012年完成第三轮打捞,出水文物近三万件,多为明万历年间外销瓷器,由景德镇观音阁窑和漳州平和窑所生产。瓷器主要是青花大盘、碗、罐、碟、盆、钵、杯等,上面绘有人物、花卉、动物图案,十分的精美……

  在旅游大巴行驶的过程中,天色亦渐渐由明转暗,我们的行程也便结束了。之后就是晚餐。必须要说的是,晚餐时我们吃到了南澳的特产“金薯”,真的好吃。

  南澳岛,我会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