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副院长郭伟其谈《时事画报》中的醒狮图像

百年前的广东醒狮另有深意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2月11日        版次:A08    栏目:讲演录    作者:福袋

     1908 年第五期 《时事画报》 封面

     1907年第五期《时事画报》 插图《运动会》

  

  狮子常被用于祥瑞、镇守等功能,成为威武、力量等象征符号。醒狮是广州民众熟悉的传统喜庆活动,最初名为瑞狮。每逢节庆,特别是春节,民间多以醒狮助兴,长盛不衰,历代相传。但在20世纪初期,狮子却成为被“唤醒”的对象,以印刷品及各式绘画、工艺品的面貌出现在革命派画家的笔下。

  研究者指出:“在清末民初的反清斗争中,佛山醒狮就是一面旗帜。”为什么说醒狮与唤醒中国有密切联系?我们可以在《时事画报》里找到一些案例证明。

  1907年第五期的《时事画报》上有一幅狮子图画,形貌、舞法与今天所看到的醒狮表演并无明显差别,图画的主题是当时广东新式运动会的盛况。画面正中央的舞台上有二人舞动狮子,旁边有一个旌旗,上面写了两个字“瑞狮”。图画上的一则粤语题跋以“狮醒未?”三个字在开头发问,然后描述狮子占据神州大地,生龙活虎,形象威武,调侃它的大张声势。后又讽刺这头狮子是纸糊的假狮子,只不过供人捧着狮子头戏耍,毫无还手之力。有趣的是,图中旌旗上书写的“瑞狮”二字,在粤语中的发音正是“睡狮”。能完美地体现出“醒”和“睡”之间的不同状态,也许再也找不到比舞狮更加符合要求的了。由此可见,这张图中的舞狮已经具有被唤醒的意义。

  1908年第五期的《时事画报》封面上也画有一头狮子,这只狮子像猫一样蜷缩成一团,耷拉着耳朵,紧闭双眼,睡得正酣,似乎正身处美好的迷梦之中。这一形象完全失去了狮子所特有的威武和尊严。画中还有一个小孩,把一颗红色大鞭炮放置在睡狮头部的左边,左手抓起耷拉在狮子耳朵上的鬃毛,右手即将点燃鞭炮,似乎想要以此“炸”醒狮子。这张图将生动活泼、威风八面的狮子,画得暮气沉沉、萎靡不振,直接显示其用意:呼唤民众,警醒中国。

  《时事画报》是20世纪初的一份革命性极强的旬报,于1905年创刊于广州,主要编辑潘达微、何剑士、高剑父、陈垣等人都是与革命派关系密切的热血青年。由此可见,20世纪初期的《时事画报》以画叙事,在其出版发行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符号系统,利用狮子这一符号传递丰富的内涵。

  (文字源自1月19日和美术馆“万物静默如初,世间并非你所见”学术论坛活动。整理:福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