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红明 上海《收获》杂志副主编 在中西文学表达里,家庭与社会有叠合的一个中心——父亲。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原生家庭可能影响他一生的走向。 一个世纪以来,具体的某个中国家族与家庭的变迁,很难脱离时代与历史的滚滚潮流。从中国文化的根脉上说,“父亲”的角色,无论黑白或者杂色,显影或者缺席,无疑占据了表述的中心位置。近年邵丽在多部长中短作品里,密集地涉足有关父亲话题的创作,她梳理的不只是父亲与子女的关系,而是深入了构成中国历史厚度和难度的时空之中,《金枝》是一部有关父亲的作品,但父亲却只是一个家庭的权力符号,一个躲闪的影子。 这部作家乐于承认与自身家族史相似的长篇,把大历史放在家族这个小切口中解剖,时间跨度一个世纪,描述了一个家族中的五代人,但重心是“审父”。“我”的父亲周启明是一位革命者,他逃避指派的婚姻,投奔革命,还建构了一个新的家庭。但某一天,被他抛弃的旧生活,却顽强地扎根于他此后的生活,某一天,他和前妻所生的女儿找上门来,他的妻子及一众儿女才知道,老宅里一直驻守着的那对母女。父亲一生谨慎,但家庭出身注定了他从未逃脱任何一次政治运动,面对着必须背负的两个家庭的“精神包袱”,他一躲了之,把一切丢给了妻子,但缺席的父亲,却让疏离和恨意成为“我”和哥哥妹妹成长的养分,两个家庭子女之间的矛盾暗流涌动,无论此后他们个人是否成功,这样的影响甚至渗透到他们的血液里,在他们与自己子女之间的关系上不易察觉地被复制…… 原稿书名叫《阶级》,一个家庭的两个阶级,城市和乡村的两种阶级,彼此不断争斗,伤痕累累。小说后来改名《金枝》有许多考量,但在小说第12节里,女主周语同将自己的一幅画作命名为“金枝玉叶”,因为“她渴望周家的女儿实现自己不曾实现的,完成自己不曾完成的,拥有自己不曾拥有的一切,真的活成金枝玉叶”。也许可以作为一种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