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林如鹏,出生于1968年10月,现任暨南大学党委书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7月自暨南大学新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在新闻传播学、教育一线奋斗30多年,专注于新闻业务与媒介经营管理方向的研究。在校主要讲授《新闻事业经营管理》《新闻采编与新闻政策》等课程,推动暨南大学承担众多与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密切相关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林如鹏在教育一线奋斗了30多年,桃李满天下 暨南大学供图 |
羊城晚报记者 陈亮 实习生 夏嘉欣 通讯员 麦尚文 苏运生 2021年,暨南大学即将迎来115岁生日,继续朝着建设成为“更卓越、更国际化、更美好”高校的目标稳步迈进。负责指挥建设的,是在教育一线奋斗了30多年的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他表示,将始终投身于文化传播工作中,秉承“宏教泽而系侨情”的办学宗旨,带领学校将中华文化传播至五湖四海。 潜心问道坚守研教一线 “我这一生的工作都与‘传播’密不可分。”林如鹏告诉记者,他曾梦想当记者, 尽管走上了三尺讲台,但依旧在新闻传播领域深耕发展。1986年,林如鹏进入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的暨南大学(以下简称“暨大”),就读新闻学专业,毕业后毅然选择留校任教。 “我喜欢站在讲台上的感觉。”在校任职期间,林如鹏曾多次收到来自媒体的工作邀约,“也不是没心动过,但我无法割舍教学研究工作”。 30年来,即便新闻研究热点层出不穷,但他始终专注于新闻业务与媒介经营管理方向的研究。“我们应该有定力在一个领域里长期待下去,潜心问道、关注社会,始终保持思想上的敏锐。” 在广东做新闻业务研究,自然绕不开羊晚。“我与《羊城晚报》结缘已有30多年了。”林如鹏介绍,他本科时期就先后两次在《羊城晚报》实习,家里长期订阅羊晚,弟弟后来也到羊晚工作。 “我曾经承担过羊晚的横向课题,对其灿烂辉煌的专刊专版的特色化、深度化经营情况展开研究。”林如鹏说,“我的博士论文也对羊晚在改革开放后的多种经营、集团化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和研究。” 据统计,林如鹏已在《新闻与传播研究》等权威及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8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广东省打造“理论粤军”重点课题、广州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及一批横向课题。 “暨大学子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火种。”林如鹏在校开设了《新闻事业经营管理》《新闻采编与新闻政策》《新闻业务研究》等课程,其中《新闻事业经营管理》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参编的教材《新闻事业经营管理》获评国家级规划教材。他还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侨办所属学校优秀教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第八届“金钟奖”等称号。 以“侨”为桥广播中华文化 2020年3月,暨大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院入选中央统战部、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设立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2月5日,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在暨大举行了建设推进会和中华文化传承传播高端论坛;12月11日,暨大华侨华人历史文化展览馆正式开馆。 “我们一定要牢记总书记嘱托,努力擦亮暨大金字招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林如鹏一早便与“侨”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母亲是马来西亚归侨,他所在的暨大因侨而建、因侨而兴、因侨而壮。 林如鹏表示,暨大始终坚持“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培养了一批批具有家国情怀的中华文化传播使者。如今,近40万名暨南人,分布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何带领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做好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地作用?林如鹏表示,学校将强化“五华”品牌学科建设,即华文教育、华文媒体、华商经济、华侨华人研究、海外华文文学。同时,推动形成全校统一规划、共同参与的“暨南精神”传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发展工作新格局,精心打造国际文化聚暨南、中国文化节、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展演、中华才艺大赛、中华文化大讲堂等文化育人品牌,营造多元共融的大学文化。 2012年,暨大联合多家单位成立华侨华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林如鹏兼任该中心主任。该中心承担了与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密切相关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2项、重点项目21项,其中包括“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等重大项目。《中国绘画思想史》《中国宗教艺术论》等高水平著作近年来相继被译成英文,由美国知名出版社重点推出。 林如鹏表示,“谋篇布局‘十四五’,暨大将立足‘宏教泽而系侨情’的办学宗旨,以‘中华文化播八方’为己任,坚持文化自信和传承创新,将底蕴深厚的暨南文化与优秀传统思想、前沿时代精神相结合,建立集传承、创新、传播、育人等多位一体的文化枢纽。” 答问: 期待与羊晚共同培养新闻人才 羊城晚报:请您谈谈,当今传播环境改变后对传播工作提出了什么新要求? 林如鹏:移动互联网发展已进入了加速度时期,“互联网+”概念层出不穷。在媒介融合时代,移动互联网以其与生俱来的自媒体属性和全球开放的特性,分流了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权,改变了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与习惯,对传统媒体带来了很大挑战。移动互联网成为“人类生活新空间”“国家发展新疆域”和“国家治理新领域”。 在全媒体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羊城晚报》等传统媒体需要锐意改革,再造内部生产流程,在舆论引导上进一步加强传播创新。晚报转型需要进一步融合广东优质媒体资源,重新梳理媒体的战略定位与重点发展方向,可以利用好传统媒体长期沉淀的信息网络、数据库、人才资源等优势,重点围绕智库化转型和文化传媒创新发展进行探索创新。 羊城晚报:您对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有何期待? 林如鹏:我很感谢羊晚每年都接收了暨南大学大量的优秀毕业生,他们中有部分人也已经成长为羊城晚报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暨大与羊晚也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羊晚成为暨大的研究生培养基地,刘海陵社长等众多著名编辑、记者均为暨大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兼职教授。 在融媒体高度发达、媒介多样化发展的今天,高校的人才培养需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这离不开媒体的帮助。我希望暨南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能够进一步与《羊城晚报》达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我们向羊晚输出人才的同时,也希望羊晚全方位地介入到我们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