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王惠贞接受羊城晚报专访:

落实“爱国者治港”要堵住香港选举制度漏洞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3月05日        版次:A05    栏目:爱国者治港    作者:董柳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王惠贞(通讯员供图)

  

  羊城晚报记者 董柳

  

  “我认为香港选举制度有很多漏洞”“建议内地对已接种疫苗的香港人士,可以免除或减少隔离时间”“香港年轻人的问题关键出在教育上”——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王惠贞3日接受羊城晚报专访时说。

  在她看来,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需要堵住香港选举制度上的漏洞;帮助香港部分年轻人转变观念,多到内地看看、多了解内地发展是重要途径。

  

  谈“爱国者治港”:

  “爱国者治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羊城晚报:“爱国者治港”最近在香港讨论得很热烈。

  王惠贞:我觉得“爱国者治港”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打个比方,一个人上大学念书,如果选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能念好书吗?肯定念不好。一个人喜欢艺术,却让他去做工科的工作,他也是很难做得好,因为他的心没在里面。同样,治理香港,如果不爱国家、不爱香港,能做得好吗?他的心会在里面吗?所以,“爱国者治港”是个基本原则,只要不符合这个条件,其他的都不用说了。

  其实,要求治理者爱国家,每一个国家都是这样做的。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不爱中国,怎么能治理好香港,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前不久重申“爱国者治港”这一原则,这非常必要也很及时。我们希望多做宣传,让广大香港市民能够明白“爱国者治港”的必要性。这就像我们打球一样,要把规则讲清楚,才不至于给人有走灰色地带的遐想。

  

  羊城晚报:“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宣传过去是不是做得不太够?

  王惠贞:香港回归初期,确实很多时候没有清清楚楚地让香港人明白“一国两制”真正的含义,“一国”是前提,没有“一国”就没有“两制”。这几年,“一国两制”的重要性得到多方阐述。事实证明,香港回归以来20多年的发展,证明了“一国两制”是对香港最有利的制度安排。

  “爱国者治港”的道理也应该跟香港广大市民讲清楚。你看,最近几年香港立法会里吵吵闹闹,就是由于有一拨别有用心的反对派,他们想颠覆香港,于是利用立法会的职位在里边大搞破坏,导致很多涉及香港民生的事务根本没办法推进、没办法讨论。

  所以,我觉得“爱国者治港”这个治港的底线要讲清楚,而落实“爱国者治港”这个原则,需要尽快把选举制度漏洞给堵塞住。

  

  羊城晚报:在您看来,香港有哪些选举制度上的漏洞?

  王惠贞:首先,在香港的选举委员会中,区议员占的位置非常多、占的比例非常大。区议会的性质,坦白说,有点像内地的街道办,负责平常的一些社区事务。从政府治理的角度来说,区议员的参与度比较少,主要的功能是服务社区,所以我觉得区议员在选举委员会中的比例分配不太合理。

  其次,香港立法会的参选人只需要5个人提名。我认为应该对提名的人数、资格作出要求,这样的话,参选人就会有一定的代表性。

  另外,立法会那边也存在问题。反对派急着钻进立法会之后,动不动就“拉布”,动不动就出来吵闹。反对派拿着薪水却干着捣乱破坏的事情,违背了“爱国者治港”的精神。只有建制派在认认真真做事,但当有些政策要推进的时候,反对派议员就不出席或者“拉布”让建制派没法进行下去,这些都是存在的问题,需要从选举制度上完善。

  

  谈提案建议:

  已打疫苗的港人入内地,建议免隔离或缩减隔离时间

  

  羊城晚报:您今年准备提哪些提案建议?

  王惠贞:这次我准备提三个提案,其中一个是关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提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战略,大湾区内需要发挥各自优势,更好地融合发展。而建设现代化强国,科技是很重要的支撑。科技发展是一个国家作为强国的基本条件,因而粤港澳大湾区全力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很有必要,于是我在这方面提了建议。

  河套区是深圳和香港联合发展的科技园,我建议在河套区成立国际认证中心,内地有关部门对认证中心批准的产品也予以认可。此外我建议发挥内地国有企业的优势,利用河套区发展高科技产业,建议增加内地国有企业在香港的布局,扩大本地就业,吸引全球优秀人才,这对于改变香港的政治生态,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另一个提案是建议香港和内地能够尽快通关。新冠肺炎肆虐至今超过一年,对经济及社会都带来了严重影响,对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模式也带来了明显的变化。香港经济要想复苏,必须尽快恢复交流,香港和内地应早日通关。目前内地城市对香港人入境都要进行隔离,这令很多需要到内地工作或探亲的港人望而却步,许多经济合作也大受影响,一些家庭分离两地多月,所以我建议对于已接种疫苗的香港人士进入内地,内地可以免除或减少隔离时间,以便让更多港人能够方便去到内地。另外,我们也要探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下的生活、工作模式,需要总结过去一年里的经验,积极研究新常态下新的生活及工作模式,以备疫情反复、反弹时,可以跟平常一样生活、工作,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羊城晚报:目前香港在抗击疫情方面面临哪些困难?

  王惠贞:香港在第一波疫情出来之后,控制得蛮好。后来第二波、第三波疫情的出现,主要是海外人士进入香港的这道“关卡”没能控制好。所以,我认为,对那些从海外回来的人一定要严格、彻底地执行隔离措施,不然的话,抗击疫情取得的成果很可能前功尽弃。所幸的是,香港特区政府现在也看到了这个问题,已经在采取一些措施。

  可喜的是,目前,新冠肺炎的疫苗也到了香港,我们面对的困难是,如何才能尽早地让愿意打疫苗的人接种疫苗,这样才能尽快恢复市民生活。

  

  谈香港年轻人:

  教育上出了问题,香港年轻人要正视内地

  

  羊城晚报:最近十多年,您非常多地关注香港青年人的未来。近几年香港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少年轻人参与其中。在您看来,香港部分年轻人为什么会迷失?怎样才能让这些香港年轻人回归正轨?

  王惠贞:香港部分年轻人的问题,关键出在香港的教育上。香港回归以来,在爱国教育这块一直做得比较少或者说不到位。我们很多小孩子被不少老师影响了,老师们可以有个人不同的理念,但不能将个人理念强行加塞给孩子们。

  要把这股风气改过来,有两个工作要做:第一,要严格要求老师,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们,最起码要公正、客观地教育孩子们,帮助孩子们树立正面思维,让他们积极阳光地看待身边的人和事,看待未来。第二,要打开香港年轻人的心,让他们去观察、分析内地,而不是盲目地去听信别人怎么说。我们要多建立一些机会、渠道,让香港的青少年能够去到内地,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感受,而不是听信别人怎么讲。

  

  羊城晚报:您曾建议给香港青年考内地公务员的机会,这也是给香港青年一条新的出路?

  王惠贞:对,那是因为我觉得香港的很多年轻人不了解内地。我以前帮不少大学生做学习计划,让他们亲身感受内地的发展,这样他们才能够真正地了解内地。我曾经是写了这个建议,希望能够给香港年轻人考内地公务员的机会,让他们有一个更好的认识内地的渠道。

  香港年轻人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可能需要耗费未来十年、数十年的时间帮他们回归正轨,而正确认识、看待内地的发展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