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螺蛳粉的走红催生专业闻臭师

别小看你的鼻子和嗅觉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3月11日        版次:A13    栏目:    作者:徐斯佳

     图/视觉中国

     嗅觉参与大脑对纷繁事务的记忆 徐斯佳 供图

  

  □徐斯佳

  

  人们追求美味,但有时臭味比美味更诱人,比如螺蛳粉。这一魔幻食物的爆红,还催生了一种新奇职业——“闻臭师”。据说有商家开出50万元年薪,聘请专业酸笋闻臭师。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闻厂里几十缸、数百吨酸笋,根据其臭味和酸味来判断发酵程度,确定用于螺蛳粉煮制的最佳时机。

  长期沉浸在浓郁的酸臭味中,还保持敏锐的判断力和愉悦的身心,这绝非易事。了解了鼻子的功能和嗅觉的重要性,你会明白闻臭师们的年薪还真不算离谱。

  

  臭味从哪里来?

  

  我们的鼻子能辨别出气味的香与臭,往往并不是因为气味分子不同,而是与分子浓度有关。如果你去过玫瑰种植基地或生产香精的工厂就会有所体会:即使是香味,过于浓郁也会让人头晕到想吐。同样是吲哚分子,浓度低时可以产生茉莉的清香,浓度过高则会发出粪便的熏天臭气。

  螺蛳粉的臭味,主要来自鲜笋到酸笋发酵过程中部分氨基酸的代谢产物。批量制作过程中的加酸加温和长时间的储存,都会导致酸笋过分发酵,产生更多臭烘烘的代谢产物。

  很多怪异、杀伤力强大的臭味,则是多种气味分子的“合谋”,比如榴莲。德国一个研究小组从榴莲中分离出了50种气味分子,发现除4种为新分子外,剩下的绝大多数都是在大蒜、洋葱、芝士、鸡蛋等食物中常见的气味分子。它们单独闻起来都不会太过夸张,但是按特定比例组合后,便形成了榴莲独特的臭气。

  

  闻着臭、吃着香的秘密

  

  面对榴莲、螺蛳粉、臭豆腐这种自带臭味的食物,吃货们却不断发出“真香”感叹,欲罢不能。为什么它们闻着臭,但吃起来却很香呢?其实是因为一种叫“后置嗅觉”(Backward Smelling)的奇妙机制在发挥作用。

  正常情况下,空气从鼻孔吸入后,气味分子与分布在鼻腔上部的各种嗅觉感受器结合,产生电信号,上传给大脑,我们便闻出了不同气味。而当人们吃榴莲、螺蛳粉时,更多气味分子是从口腔扩散入鼻腔的后方。与此同时,食物的味道、口感等信息也一同被传入大脑。虽然接受气味的还是同一批嗅觉感受器,但在这种“走后门+双管齐下”的方式下,大脑神奇地被食物的美味“说服”,大方接受臭味,甚至为其加上了美味的标签。

  

  嗅觉之用>闻气味

  

  作为人类的重要感官之一,嗅觉除了辨别气味、辅助味觉外,还能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行为。比如,有柠檬、香皂气味的卫生间总是给人更清洁的印象;在飘浮着咖啡、蛋糕香气的餐厅,人们更放松并愿意与他人亲近。

  嗅觉能影响人的能力表现。研究发现在有薄荷香气的环境里,运动员跑得更快、握力更大;而在有肉桂香的图书馆,人们的学习效率更高。

  嗅觉还发挥着一种评价功能。人们习惯把臭味与负面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例如:“把名声搞臭”、“臭味相投”、“我能闻出其中有猫腻”,等等。

  荷兰乌特勒支大学的一项关于气味和“信任感”的研究发现,在飘散着鱼腥味的环境中,人们对金钱交易更为谨慎。在另一组实验中,研究人员刻意做出一些不自然的举动,如将某物品偷藏进口袋,然后笑容尴尬地遮掩。对实验目的不知情的受试者们在察觉到这些鬼鬼祟祟的举动时,对腥臭气味的嗅觉比平时更为敏锐。臭味与心理防备的关联由此可见一斑。

  正因为嗅觉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和行动,深谙此道的营销人员便纷纷学会了用香味生财。许多著名高档酒店和商场都有独家定制的香氛系统,在自家场地内喷洒标志性的香气,印入人们的嗅觉记忆中。

  

  依赖嗅觉的职业应运而生

  

  市场需求在前,许多依赖嗅觉的职业应运而生,如调香师、品酒师、芳香治疗师、食品科学家等。涉及气味的领域还包括庞大的日用品行业。

  气味工作者的工作不仅仅是调香,他们需要记忆多种天然或合成物质的气味,并从混合气味中辨别单一成分。香水的气味分“前-中-后”三个调,分别取决于气味分子的挥发速度。调香师需要平衡每个调的香料种类及浓度,让香味流畅而令人愉悦。除了敏锐的嗅觉,这还相当考验艺术审美。

  一位螺蛳粉“闻臭师”在接受采访时说,他的工作也是类似道理。酸笋的味道随着发酵过程不断变化,腌制前期气味刺鼻,新鲜竹笋的腥气较重,中期酸度增加,随后特有的“臭味”会逐渐浓郁,同时酸味下降。虽然机器也可以做品质把控,但要提供气与味的极致享受,赢得广大消费者青睐,还是离不开资深酸笋大师细腻考究的感官判断。

  其实“闻臭”的工作早有先例,例如为止汗剂、香体露的厂商做产品评测的一类人。他们在闷热的房间里工作,每天闻五六十人腋下的气味来评价香体产品是否有效。

  常言道:“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从事“闻臭”工作,不仅要克服心理障碍,长期被相似的气味环绕,维持嗅觉的敏锐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嗅觉练习或可治病

  

  嗅觉是可以被训练的,就像锻炼肌肉一样。想要增强嗅觉的整体敏感性,有效的训练方法是,沉浸于不同类型和强度的气味,并刻意地进行辨识。长期坚持,大脑对气味的记忆和联想能力会不断提升,脑组织还会发生适应性的结构变化。

  研究发现,与普通人相比,经年训练的气味工作者,其大脑嗅觉加工区(梨状皮层、眶额皮质等)更厚更致密,负责储存情景记忆的海马体也有类似的改变。

  为了证实气味训练对嗅觉和大脑的影响,加拿大魁北克大学曾进行过一项实验:对普通人每天进行20分钟刻意的嗅觉训练。内容包括:区分气味的强度、类型,找出指定气味。结果发现,短短数日,训练就能让嗅觉的辨识能力明显提升;而持续六周后的核磁扫描证实,受试者大脑中,关于嗅觉加工及与语言、记忆的区域,皮质厚度均有所增加。可见少量、长期、多样化的气味辨识能让嗅觉更敏锐,头脑更清明。如今这也成为有嗅觉障碍或阿尔茨海默 病等患者的治疗策略之一。

  对嗅觉,或任何一种感官的重视,能使我们更敏锐地感知身体、感知周围的世界。所以下次当你津津有味嗦着螺蛳粉时,不妨重新细品一下浓郁的酸笋气息。无论是愉悦或是一言难尽,都是那神奇的嗅觉为此时此刻的你,带来的独特生活记忆。

  (以上内容摘自微信公众号“十点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