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新政下,一些互联网平台“杀熟”套路更深

涉及出行、餐饮等多个生活领域,还对“熟客”饥饿营销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3月16日        版次:A01G    栏目:    作者:

     老人手机藏安全陷阱

     伸向个人简历的黑手

     “瘦身”钢筋

     “缺德”的搜索

     羊肉里发现“瘦肉精”

     摄像头“偷脸”

  

  文/新华社 图/央视截屏

  

  今年2月7日,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对消费者反映较多的“大数据杀熟”等问题作出专门规定。

  记者近日实测发现,一些互联网平台依然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杀熟”行为,涉及出行、餐饮等多个生活领域。具体来说,同一时间搜索同样一款产品,不同用户获得的价格信息大相径庭,“熟客”的价格偏高。此外,一些平台还对“熟客”进行饥饿营销,给“熟客”推送库存紧张、产品将售罄等不实信息。

  

  “千人千面”是潜规则?

  

  记者使用两部手机在旅游出行平台飞猪上搜索机票价格,发现存在明显差异:例如2月19日从银川至上海的9款机票中,有4款显示的价格不同。一部经常使用飞猪购买机票的“熟客”手机,与另一部很少使用飞猪的手机相比,所显示的票价竟均高出50元。“熟客”手机还多次接收到“剩9张”等标注信息,显示票量紧张。

  记者用三部手机对美团进行测试,在搜索“小精灵宠物医院上海武胜路总院”的多个宠物医疗套餐时,两个较少使用美团的手机均得到“随机已减”的信息,而日常使用美团较多的手机价格高出10元左右。

  在黑猫投诉等多个消费者服务平台上,“杀熟”已成为投诉的高频词,涉及订购机票、住宿、打车、网购等生活场景。

  不少网友吐槽,苹果手机用户经常被一些平台差别对待。记者使用两部苹果手机和一部安卓手机在去哪儿网上进行多次测试发现,苹果手机所显示的机票价格确实明显高于安卓手机,价差接近10%。

  一位在互联网平台从事数据挖掘工作的技术人员表示,“千人千面”已是业内潜规则。平台会不同程度获取消费者每次使用手机的详细数据,包括习惯、地址、价位选择、手机型号,甚至包括有没有装载竞品平台,然后用算法筛选出其中“有用”的数据,对用户进行精准画像,最终差别化地推送产品和价格。

  技术日益“精进”的同时,“黑箱子”等套路也紧随其后。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法治国际中心高级研究员臧雷说,一些互联网平台以“产品即将售罄”“余票紧张”等虚假信息差别化地营造消费紧迫感,或者给高消费用户自动勾选高价车型、早餐服务等,也同样是在“杀熟”。

  

  “杀熟”为何肆无忌惮?

  

  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主任郑磊等专家表示,互联网时代的“杀熟”,是资本平台利用技术手段获取大量消费者行为数据而实现的价格歧视。虽然压榨单个用户的获益不一定高,但因为用户基数庞大,动辄数以亿计,即使只对部分用户“杀熟”也能收获颇丰。

  尽管消费者对平台“杀熟”行为啧有烦言,但由于监管难、举证难,互联网平台仍能以各种理由“钻空子”。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说,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规定,经营者不得基于大数据和算法实行差异性交易价格或其他交易条件。但是,指南规定的前提是经营者滥用了市场支配地位;由于现实中很难对经营者的市场份额进行精准计算,平台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消费者难以判定。另外,事实上,在互联网时代,很多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同样可以“杀熟”。

  根据指南,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实施差别待遇行为的豁免理由包括“针对新用户在合理期限内开展的优惠活动”“基于平台公平、合理、无歧视的规则实施的随机性交易”。“新用户的合理期限如何界定?平台的随机性交易如何界定?” 郑磊说,“消费者通过不同用户之间的横向比较,很容易发现互联网平台‘杀熟’,但达到政策认定‘杀熟’的条件,既需要获取互联网平台的核心算法,又需要较强的技术能力去分析算法。”

  臧雷说,算法作为互联网平台的核心商业机密尚没有公开的先例,而且平台还可以单方面删除与“杀熟”相关的数据证据。无论群众举报还是监管部门取证,都存在很大难度。

  

  如何治理平台“杀熟”?

  

  郑磊认为,强化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是治理互联网平台“杀熟”的根本之策。“只有防止资本霸权,老百姓才能有更多选择权。”郑磊说,“当前,一些互联网领域存在一家独大或两三家寡头垄断的情况,消费者没有选择的余地。应持续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让更多企业有机会参与竞争,最终使消费者受益。”

  陈音江还建议,进一步完善价格法、电子商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对互联网平台“杀熟”的界定,优化举证要求,合理制定惩罚标准,为群众维权和基层执法提供依据。

  还有专家建议监管部门提高技术能力,对互联网平台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违法行为进行在线监管。 

  

  

  

  聚焦消费者权益保护 详见A3、A4

  

  央视“3·15晚会”曝光泄露个人信息安全问题

  逛商店,不知不觉已“丢脸”

  找工作,个人信息早“裸奔”

  

  广州东莞揭阳连夜行动

  查处央视“3·15”晚会曝光问题

  

  去年广州法院受理消费维权民事案大增近200%

  教培美容健身是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