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考不上本科都是智商有问题”,暴露什么问题

热点快评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3月18日        版次:A07G    栏目:    作者:张贵峰

  □张贵峰

  

  针对员工在招聘网站上称“考不上本科是智商有问题”,16日晚,CityDO集团发布声明称,此事系员工个人不当言论,公司已按相关制度对该员工做出严肃批评教育及处理。此前,网传截图显示,简介为“CityDO产品招聘”的吴先生,在与一名求职者交流过程中表示,只招收二本以上的人员,并称“考不上本科的都是智商有问题的”,引发热议。(3月17日澎湃新闻)

  尽管,涉事公司已确认相关言论为“不当言论”,并对此进行了道歉,但进一步厘清该言论究竟如何“不当”,或者说,“考不上本科都是智商有问题”说法,具体究竟存在什么问题,在笔者看来,仍是很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首先,职场招聘语境下,公司HR对应聘者说出“考不上本科都是智商有问题”这种言论,涉及就业学历歧视问题。

  或许,应该承认,相比时下职场招聘中,普遍存在的各种高昂学历门槛——如“仅招985或211毕业生”“限招全日制本科”,像上述涉事公司这种“只招收二本以上人员”的学历门槛,其实算不上十分严重;但仍须意识到,从“不合理不公平的就业限制、排斥”这一就业歧视的根本角度,严格而论,这种不论实际工作需要,“只看学历,不看能力”、简单一刀切地将没有本科学历应聘人员排斥在外的招聘条件,仍是涉嫌学历歧视的。

  再者,除了就业学历歧视,进一步站在更普遍基本的公民人格权益角度,这种以“考不上本科都是智商有问题”,回怼面对应聘人员对学历歧视质疑的做法,实际上还是一个涉嫌羞辱、贬损他人人格的问题。很明显,无论对于具体应聘者,还是其他大量“考不上本科”的人员来说,这一充满傲慢与偏见的“考不上本科都是智商有问题”言辞,“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不仅侮辱我的智商,而且侮辱我的人格”。

  再从科学认知角度而论,智商与“考不考得上本科”之间,并没有绝对关联,即便两者间有某种关联,其实也是一种很弱、很有限的关联——智商既不是决定一个人“考不考得上本科”的主要因素,更不是唯一因素,反过来,“考不上本科”也绝不是衡量一个人智商高低的唯一标准。

  毫无疑问,在现实中,决定一个人“考不上本科”,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如在主观层面,这既可能是“学习不刻苦努力”使然,也可能是个人主动选择的结果,如或出于“读书无用”的认知偏差。无论是因学习不努力,还是主动选择放弃,也无论这些做法究竟对不对,“考不上本科”显然都与智商无关。

  从客观层面来看,不少人之所以“考不上本科”,还有复杂社会成因,如家庭经济条件原因——由于家境贫寒上不起大学、本科,再如,上本科的教育资源和机会本身十分匮乏有限的原因。要知道,“上本科”虽说在当下早已不算什么稀罕事,但在三四十年前,“考上本科”事实上是一件概率很低的事情。据统计,在恢复高考的1977年,包括本科在内的录取率还不到5%,即使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高考录取率也仅刚过20%。

  这种背景下,若“考不上本科都是智商有问题”所指涉的范围,包括所有那些曾经没考上、或没机会条件考上本科的国民,那么该言论的歧视性和侮辱性,势必还将成倍放大——不仅对今天那些没有本科学历的年轻就业者,而且也对大量当年那些没有考上本科的40、50就业人员,构成了极大的歧视和羞辱。

  这样的歧视和羞辱,不但暴露了言说者的傲慢、偏见和无知,而且也说明其对他人劳动、人格等基本权益,缺乏起码应有的尊重和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