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德斌 “彩礼贷”引发的讨论还未停歇,“墓地贷”又进入公众的视野。3月16日,云南昆明一陵园与银行联合推出“墓地按揭贷”,最高能贷款20万元。该陵园市场部负责人称,此行业特殊,不需要抵押。3月18日,该陵园营销负责人称,16日只是清明节宣传活动,未与银行签合作协议,将放弃该合作项目。涉事银行同样表示将放弃该合作项目。(3月18日每日经济新闻) 所谓的“墓地贷”,实际上就是银行的消费贷业务,只不过此贷款标的特殊——乃是素有“小房产”之称的墓地。而在银行的业务类别里,并无“墓地贷”一项,实则是陵园与银行的业务合作,为吸引客户眼球,方便客户理解,才将消费贷冠名为“墓地贷”。 由于这个名称太过惹眼,一经曝光,就引起公众围观热议,社会舆论予以严厉批评,认为此举涉嫌过度营销、助长炒墓之风。 不可否认,在各地墓地动辄要价数万元、数十万元的情况下,部分家庭拿不出这么多钱买墓地,分期贷款可以缓解资金压力,可见“墓地贷”确实有现实需求,这也是陵园与银行合作推广“墓地贷”业务的基础。“墓地贷”本质上是消费贷业务,而消费贷主要用于购买汽车、住房、家电、教育等,银行将墓地也纳入消费贷范围,并非不可为,但应先征求央行的许可,研究是否合适,有无违背法律和公序良俗。 由于各地墓地处于稀缺状态,近年来炒墓地之风盛行,很多人买墓地并非为了家人殡葬之需,而是看中投资增值的空间,如此一来造成墓地飞涨,加重了民众殡葬负担,此乃国家所禁止的。 “墓地贷”降低买墓地的门槛,炒家只需支付首付即可,利润空间极大,有可能助长炒墓地之风,加剧民众焦虑情绪,这是“墓地贷”不适宜的一个主要因素。 生不起、娶不起、病不起、死不起……诸如此类的问题,困扰着大众,成为社会痛点,折射出民生之难。公众之所以对“墓地贷”心生不满,背后的主因就是墓地太贵,殡葬负担过重,令很多家庭不堪重负。而且,在国家大力倡导绿色殡葬,厚养薄葬的大环境下,“墓地贷”是在鼓励民众贷款买几十万元的墓地,有助长厚葬之风的嫌疑,与殡葬文明改革政策背道而驰,亦是值得警惕的地方。 2016年民政部发布《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为保障广大群众“逝有所安”,规划提出,要较大幅度提升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覆盖率,逐步建立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城乡基本殡葬公共服务体系。显而易见,唯有加大殡葬改革力度,全面推广公益性殡葬服务,鼓励推广绿色殡葬,改变民众的厚葬观念,方可真正降低殡葬费用,减轻民生负担,消解民众的焦虑情绪。
-
即时新闻
关注“墓地贷”背后“葬不起”的民生焦虑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3月19日
版次:A08
栏目:热点快评
作者:江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