樽海鞘 |
玻璃章鱼 |
鳗鱼 |
叶水蚤 |
乌贼 |
只有几毫米大的浮游动物 |
□克莉斯汀 我国蛟龙号潜水艇数次深潜,工作人员已拍摄到不少深海生物的照片。我们应该都发现了,深海生物的颜色其实并没有浅海生物的那么丰富,甚至很多生物都是通体透明的。 有人说,那是因为深海没有光照,看不见也无人欣赏,所以生物们无需浪费能量去合成色素;也有人说因为颜色都是光折射后才被分辨出来的,深海没有光照,所以看不到颜色;还有人说,黑暗中最适合隐藏自己,弱小的生物在危机四伏的海洋中求生,透明是最好的避难法宝…… 透明生物形成原因 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在不同环境里生活的动物都各有一套保护自己的本领。而在深海生存的生物,隐形是它们的绝技之一。在没有光线的深海区,这些生物因为透明,可以更容易地躲过捕食者。所以,透明的身体的进化与形成,的确是为逃避捕食者的一种伪装。 以玻璃章鱼为例。它们的身体几乎全透明,除了消化系统、视神经和眼睛可见之外。而为了更完美隐形,它们的眼睛也进化得相当有特色——不是那种普通的大大的圆眼睛,而是一种被拉长的管状眼睛。这样结构的眼睛虽然会损失部分视觉,却能最大限度地减小在阳光下投射的影子,从而更不容易被下方的掠食者发现。而且研究者发现,玻璃章鱼一直都是直立向上地游动,这应该也是为了尽可能地减小身体投射到海底的影子。 另一种玻璃鱿鱼也是如此,它们生活的海洋深度通常在200米到1000米之间。它们身体已完全透明,但大眼睛也不是透明的,所以原本在它们下方游动的掠食者可以很容易就发现玻璃鱿鱼的眼睛投下的影子,但玻璃鱿鱼却又进化出另一种功能让自己“隐形”——它们的眼睛下方有一个发光体,能发出一种可调节的光,制造出“发光消影”的效果,这个过程有点像阳光经过滤镜后照射下来就不会让滤镜产生影子,玻璃鱿鱼也由此让身体下方的掠食者发现不了自己。只不过,从其他角度看的时候,玻璃鱿鱼发出的光却十分明显——如同海水中吸引掠食者前来的灯塔。 只是看起来透明? 深海生物有一些看上去是透明的,并不代表它们组成身体部分的物质就真的是全透明的。 我们知道,我们看到物体,主要是因为光线的反射。我们能看到不同的颜色,也是因为各种原因,其中一种便是色素细胞,在光线反射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而透明动物其实一样拥有肌肉组织和皮肤组织,只不过这些组织中几乎没有色素细胞,于是看起来就是透明的。 有一种被称为“海洋蓝宝石”的海洋生物叶水蚤,它属于被称为桡足类的甲壳动物,体型跟蚂蚁差不多,生活在温暖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它们本身是有颜色的,因为它们的皮肤表皮细胞具有微小的晶体片,以六边形的蜂巢图案排列,不同角度反射光线的波长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它们最奇特的地方就是,它们可以突然隐身——随着角度变化,当它们反射光线的波长位于紫外线范围内,我们就无法看到它们了。有研究人员发现,当光线以45°的角度照射到这些甲壳动物身上时,它们就能成功隐形——变“透明”了。 研究人员还发现过一种微小的甲壳类动物,它们看上去也是身体透明,外形与虾很类似。不过它们也并不是真正透明,只是它们的身体能利用某种纳米技术形式来干扰光线,甚至使光线弯曲,从而实现“隐身”。 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7个这个亚目物种,发现其中一个物种的腿上覆盖着纳米级的毛发状突起结构,大小在100纳米到300纳米。正是这些微小的突起能使光线尽可能地分散,从而让它们看上去像是透明的。更加奇特的是,还有科学家认为,这些突起或球形结构很可能是细菌。 总之,深海生物的透明就是生物进化的一种选择,真正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如果仅仅认为它们是为了隐形也未必正确,毕竟深海通常漆黑一片,很多掠食者的眼睛也已经退化,是否能隐形并不是特别必要。透明的身体看上去似乎也没有什么自我保护能力。但深海没阳光,生物不需要靠颜色来吸收阳光保持体温,反倒是合成色素细胞会消耗更多能量,所以透明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链接 拍摄深海浮游动物也不易 海洋深处的浮游动物长相都很奇怪,说它们像外星人虽然有点夸张,但当你看到摄影师拍摄到的这些生物,还是不免会感到惊讶并感叹生命的神奇。 这几张浮游生物的写真照是由摄影师Yung-Sen Wu在菲律宾和中国台湾等水域的水下15米至30米的深处拍摄到的。它们大多数都只有几毫米大,而且在镜头前其实也一直是在快速游动着的,深海里的拍摄环境恶劣,周围都漆黑一片,所以摄影师要将镜头对准它们并拍到如此清晰的图片,实属不易,需要非凡的技巧和敏锐的眼睛。 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黑水幼虫、章鱼、小鱼和鳗鱼的器官细节,除了眼睛与部分内脏,它们大部分身体都是透明的。 (CC)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