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我和《羊城晚报》的“报料”往事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3月28日        版次:A08    栏目:    作者:杨明伟

  □杨明伟

  

  春华秋实皆过往,继往开来启新年。站在2021年时光的门槛上,我照照镜子,头发又稀疏了一些,白发又多了一些。翻阅家里珍藏着的11本剪报集,泛黄的纸张飘逸出文字的馨香,香溢陋室。其中,有不少的文章是发表在《羊城晚报》上的,一篇篇文章里蕴藏的那些人、那些事,总是浮现在眼前,回荡在心中,挥之不去。

  

  难忘的“第一桶金”

  

  年少时,我便在学校图书馆里看到《羊城晚报》,老师常说,《羊城晚报》是全国出名的报纸,这让我心存向往。

  1993年石榴花开时节,我怀揣梦想,从湘西南的苗家山寨来到西江中游的广东德庆工作,成为一名山区工作的中学老师,终于有条件与《羊城晚报》“近距离”接触。

  1994年,我的稿件《劝回学校》,不足100字,却被《羊城晚报》评为“读者来电好稿赛”一等奖,奖金500元再加上稿费40元的收入,已是我那时两个多月的工资。初到南粤,我便在《羊城晚报》掘到了“第一桶金”。可想而知,当时我的心情是何等激动!

  拿到“第一桶金”的那年,刚好西江发生百年一遇的洪灾,德庆县委、县政府发动捐款救灾,我当即拿出100元的奖金捐款,远远地超过了当时我们那里的校长、镇长的捐款数额。

  某个节假日,我去广州的堂姐家里玩,专程来到东风东路733号——《羊城晚报》旧址——去拜访几位《羊城晚报》的编辑、记者。之后的28年,我就这样被“打磨”成《羊城晚报》的忠实读者、永恒的“粉丝”,也多次荣获《羊城晚报》优秀通讯员、“金牌新闻报料人”等称号。

  2018年,我离开了德庆县教育战线,调到了肇庆市直单位。但我仍每天都看《羊城晚报》,痴心不改。投稿虽少了,我与《羊城晚报》的编辑、记者的联系、求教却从没中断过。

  

  永不言悔的“第一案”

  

  2006年年初,广州市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炮轰”燃气初装费。没过两个月,我的老乡林海燕女士便发现肇庆市物价局燃气初装费的一个“怪圈”——一份关于收费从1000元涨到3000元然后又撤销的“连环”文件。

  我迅速将“业主诉求燃气初装费”的消息“捅”给了《羊城晚报》。2006年4月10日A4《要闻·关注》版大篇幅地报道了肇庆燃气初装费事件;翌日,《羊城晚报》又在头版头条位置以《燃气初装费属于乱收费》进行全省性重点报道;5月9日A3要闻版再次跟进了一篇《肇庆市物价局发文指出:收燃气初装费构成价格违法》;5月10日头版又大篇幅地将肇庆、广州两地进行比对性地报道;后来,这件事情延续到我们几个业主起诉开发商,要求其退费,《羊城晚报》又于6月16日A3版以《誓追讨燃气初装费业主公堂诉开发商》为题继续报道。

  由此,肇庆燃气初装费事件在全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媒体将房地产开发商和有关部门推到了“风口浪尖”。当时,便有人扬言,要“收拾我这个供稿人”。为此我一度付出血的代价,遇到“意外”在医院躺了近两个月。

  但广东省物价局最终下文,于2006年12月26日24时起全省全面叫停燃气初装费。存在多年、涉及千万群众利益的广东燃气初装费问题得到了解决,推动了社会法治的进程。我对自己的坚持,从不言悔。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属下的《新快报》后来推荐我为央视“2006年度维权英雄人物”,我成为了全国13位维权斗士之一。

  

  报料中的“人性”与“人情”

  

  有人问我,作为一个远离广州的山区工作的老师,为何能成为《羊城晚报》的“金牌新闻报料人”和通讯员?我的“法宝”就是“从报中来、到报中去”。

  我看《羊城晚报》,从来都是带着“目的性”地看。看办报方向、办报原则、办报风格,也看《羊城晚报》用稿的要求、标准、特色,从中摸索出报纸的规律、特点,把握《羊城晚报》的“胃口”,并提供有“风味”、有“特色”的“原料”给晚报。所以我的稿件采用率高,还常能“挤”到重要版面位置。

  德庆悦城公路收费站的系列报道的独家线索就是我给羊城晚报的。我当时细心地留意到国家对收费站的相关政策,也关注到《羊城晚报》之前就做过一些相关的独家报道。我便从中收集到信息,“触发”了关于321国道德庆悦城公路收费站的新闻“灵感”。这一独家新闻连续五次“挤上”了《羊城晚报》,且都是在重要的位置、较大的篇幅被报道。

  有人曾说“防火防盗防记者”,更有人说“防火防盗防报料人”。因为很多人认为,报料人总是喜欢“捅娄子”“找茬子”。其实非也。我觉得自己在报料、采访过程中,其实解决了不少当事人的问题,化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

  

  将“营养”导入课堂

  

  《羊城晚报》一直以鲜明独特、新鲜活泼的风格吸引着国内外读者,所刊登的文章好看又实用。比如时政解读的新闻以及“理论”版的文章经常成为我撰写政论文的好资料;“晚会”“校园达人”版的文章,我也常剪贴下来,作为女儿语文学习的高考资料。

  2013年,《羊城晚报》和广东省委宣传部联合举办《梦圆南粤——我的中国梦》征文,我写的一篇《母亲的希冀,我的梦》作为佳作被选登在《羊城晚报》“花地”版上。2014年,我拿这篇文章作为范文,在学校上了一堂《共赏老师习作,共探作文技巧》的公开课,并归纳出另一篇《写作三字经》,得到了学生、老师、领导、专家的一致好评,获得了学校示范课一等奖。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原主任、博士陈涵平教授特别评价说,我用自己发表的文章作为作文示范课的素材,是大胆自信且富有感染力的教学尝试。他认为这样的教学进程,“是智性的流淌,是审美的旅行”。

  其实我一直都带着学生读《羊城晚报》,要求学生多到阅览室看看《羊城晚报》的新闻版、晚会版、花地版、教育版、国际版等的文章,开阔视野,积累生活素材,弥补课堂上的不足。我曾尝试过一个特别的“实验”,让我带的2017届德庆悦城中学1、2两个班学生,从初一到初三,坚持在课余间隙阅读《羊城晚报》等报纸上的文章,指导他们汲取来自报纸的“养料”。这届学生的语文成绩令我欣慰,中考成绩也是我比较满意的——全级8个学生语文成绩有96分以上,我教的这两个班就占了6个名额——这与他们平时读报纸有着重要的关系。

  我为此模仿宋代诗人范成大的《赏海棠三绝》涂鸦过一首“诗”:烛光花影两相宜,占断风光二月时;写稿教学两不误,但得常如学子醉!

  我衷心祝愿《羊城晚报》在新时代续写更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