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报告发布,中方专家组介绍有关情况

自然宿主潜在多种可能性 国外或早有传播未被发现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4月01日        版次:A03G    栏目:    作者:王莉

  

  羊城晚报驻京记者 王莉

  

  新冠病毒溯源工作一直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世界卫生组织3月30日正式发布中国-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今年1月14日至2月10日,17名中方专家和17名外方专家组成联合专家组,分为流行病学、分子溯源、动物与环境3个工作组,在武汉开展了为期28天的全球溯源研究中国部分工作,对新冠病毒引入人类4种传播途径的可能性进行了定性风险评估,并用“极不可能”“不可能”“可能”“比较可能”“非常可能”5个层级评价。报告认为,新冠病毒“极不可能”通过实验室传人,“比较可能至非常可能”经由中间宿主引入人类。

  报告发布的第二天,联合研究中方专家组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本次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的有关情况作进一步介绍。

  

  病毒“极不可能”由实验室事故引入

  

  清华大学教授、联合研究中方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会上介绍,联合专家组对四种引入途径的可能性进行了科学评估——人畜共患病直接溢出被视为一种“可能”到“比较可能”的途径;通过中间宿主引入被视为一种“比较可能”到“非常可能”的途径;通过冷链/食品链产品引入被视为一种“可能”的途径;通过实验室事故引入被视为“极不可能”的途径。

  梁万年表示,本次溯源工作,在蝙蝠和穿山甲中发现了与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的冠状病毒,但相似度尚不足以使其成为新冠病毒的直接祖先。水貂和猫等动物对新冠病毒高度易感,提示蝙蝠、穿山甲或鼬科、猫科动物以及其他的物种都可能是潜在的自然宿主。

  针对有外国专家认为新冠病毒可能来源于中国南方野生动物的观点,北京化工大学生命学院院长、联合专家组动物与环境组中方组长童贻刚表示,中国科学家对南方的蝙蝠等动物做了深入研究,曾找到过和新冠病毒非常接近的病毒,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支持中国南方有病毒传播链的假设的确凿的科学证据。

  

  中国家畜家禽等采样未发现病毒

  

  梁万年介绍,联合专家组对湖北省蝙蝠以及中国各地大量的家畜家禽、野生动物采样监测均未发现新冠病毒,未发现疫情发生前后有新冠病毒在家畜家禽、野生动物中循环的证据。

  在华南海鲜市场关闭后的环境取样显示,环境中普遍有新冠病毒的污染,其中水产摊位尤为明显,提示这个市场存在通过感染者、被污染的冷链产品、动物和动物制品引入病毒的可能。对该市场的动物制品大规模检测未发现阳性。

  童贻刚进一步表示,对华南海鲜市场的动物制品样品,以及2018年到2020年期间在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采集到的38000多份家畜家禽样品以及41000多份野生动物样品进行检测,都没有检测到阳性的结果;中国在新冠疫情暴发前后,也没有发现新冠病毒在家禽家畜和野生动物中传播的证据。

  “对于华南海鲜市场的上游供应链,我们也进行了全面排查,涉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果进行彻底调查,需要各个国家在世卫组织的统一协调下,开展更多的溯源研究工作。”童贻刚表示,下一阶段要在全球溯源的框架下,全面细致地进行多种动物的调查和溯源。

  

  “中国没提供原始数据”的假设不成立

  

  针对“中国没提供病毒溯源原始数据、推迟发布新冠病毒溯源报告”等外媒记者的提问,梁万年表示,所谓“中国没提供病毒溯源原始数据”的假设不成立,病毒溯源中外专家掌握信息不存在差异。对于资料供给,要进行不同专家的不同领域进行分析,中外双方专家一直高度融合研究。不是中方研究中方的、外方研究外方的。有些数据按照中国法律,是不能带走或拍照的,但是在武汉的分析都是一起做的。

  针对外界质疑联合研究报告推迟发布和数据完整性问题,梁万年回应,只有中外双方联合专家组共同认可报告才能发布,并未对报告发布预设时间,所以不存在所谓的推迟发布,而所谓的数据完整性,是要有边界的。目前报告的结论是基于已经掌握的数据,和科学家们的科学知识、以及推理、推论形成的。

  

  国际专家去了所有想去的地方了解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在会上介绍,经过近两个月的共同努力,联合专家组就此次联合溯源工作的研究方法、主要发现、科学假说及下一步建议的主要共识达成了一致意见。

  米锋介绍,此次溯源工作,世卫国际专家去了所有想去的单位,包括金银潭医院、华南海鲜市场、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等9家单位;也见了所有想见的人,比如医务人员、实验室人员、科研人员、市场管理人员商户、当时的志愿者、康复的患者以及一些牺牲医务人员的家属等,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交流。

  针对记者提出“有媒体称中国给世卫专家组施加压力”的说法,梁万年表示,这个说法不符合事实,与联合专家组的感受不一样。

  梁万年表示,即使离开武汉后,专家们还经常通过视频讨论,私下交流时也没有人表示过自己在中国做科学研究工作时受到了压力。外方专家回国后也分别接受过当地媒体的采访,通过不同的渠道反映这次溯源研究的过程、成果,没有发现他们受过干扰,相反,他们曾经指出个别媒体的报道与他们在中国的经历不一样。

  

  其他国家有疑似阳性样本发现早于武汉

  

  报告显示,联合专家组评估了不同国家已发表的研究数据,这些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的传播一般先于当地最初发现病例数周。其他国家有疑似阳性样本发现时间甚至早于武汉首例病例,这表明在其他国家有传播未被发现的可能性。

  梁万年表示,溯源就是要找到零号病例,武汉这次首次报告的病例,是首次发现的病例,并不意味着就是溯源上追寻的零号病例。“如果仅仅理解溯源就只是在中国做工作的话,这是科学上的一个误区。早报告的地方,不一定是病毒最早出现的地方,溯源视角必须更广泛。”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联合专家组分子生物组中方组长杨运桂介绍,基于分子溯源工作,联合专家组达成一致,在全球框架下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要建立一个整合全球所有新冠基因组的整合数据库,包括基因组序列、流行病、宏基因组以及环境等相关数据;二是在测序深度和测序平台之间提出指南性建议;三是通过文献的梳理,专家组也认同比武汉更早的国外序列样本的存在,提出要在全球范围内继续跟踪早期全球的病例样本;四是扩大在全球范围内物种的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