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相传扁鹊兄弟三人都从医。大哥善于“防患于未然”,把病消灭在萌芽之前,结果病人老是怀疑自己没病,大哥的名字天下不闻;二哥善于把病消灭在萌芽之中,结果闻名乡里;扁鹊善于在人病入膏肓时让人起死回生,结果闻名天下。 以上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学生习作】 “流量”至死 □王源甫 华南师大附中高三(2)班 扁鹊兄弟三人均从医,长兄善“治未病”却常遭人怀疑,二哥将沉疴痼疾扼杀于摇篮之中,只是闻名乡里。扁鹊本人却凭借在人行将就木之际“妙手回春”而终成“一代顶流”,名闻天下。 这不正是当今网络平台“流量大战”的某种写照?正因我们身处看重流量的时代,置身于信“扁鹊”而怀疑“扁鹊之兄”的“患者”之中,我们更应炼就火眼金睛,在流量中去伪存真。 首先,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流量绝不等于价值。 于患者而言,扁鹊之兄更有价值,能使患者少受汤药之苦,不必在病入膏肓之际悔恨不已;但于观众而言,似乎扁鹊才有回天之术,因而扁鹊更能吸引“粉丝”,更能成为“现象级人物”。反观生活中的“顶流”,他们往往不及学者、道德模范能予人心灵的涤荡,却凭借着外在的形象成功地站在聚光灯下,吸引着人们的眼球,用花边新闻侵占着人们的休闲时间。 因此,我们不应让流量挤兑真正的价值。例如,前段时间藏族小伙丁真因笑容而一跃进入网民视野,但抛开各大媒体在他身上贴的“纯朴”“天真”等标签,丁真是否真的有如此之高的价值,仍然有待商榷。而我最不希望看到的是,抗疫先锋张文宏教授等人逐渐在社交媒体上淡出人们视野,被一众“流量明星”所淹没。 然后,我们更应该试图在芜杂的流量中去伪存真。 倘若扁鹊之兄与扁鹊同时出诊,却开了不同的药方,病人该何去何从?恐怕换作今人,多数会按“流量名医”扁鹊的方子来治——倘若这样,恐怕“流量至死”将会变成“流量致死”。我们在思考时,固然要考虑流量人士的建议,却更应多一分审慎怀疑,少一分迷信盲从。 犹记今年疫情开始之际,特朗普的公开误导一度导致全美各大医院住满了因滥用消毒水而中毒的病人。这种事的发生,更让人感慨“流量”的可怕。正因如此,我们应在流量面前保有冷静的头脑,保持清醒的认识,不轻易为流量所左右。 扁鹊与其兄长二人,前者凭挽危之术而收获流量,名垂青史。后者却因医术过于“超前”而无人问津。在流量至上的时代,我们固然需要“流量名医”,却更希望我们自身能拨开流量的迷雾,不为流量所左右,更不在流量中迷失。 教师点评 这是一道开放式任务驱动作文题,任务指令“以上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是写作之纲。根据故事提供的两条线索,“启示”可以从三兄弟行医的行为落笔,也可以从行医的结果生发。 本文选择后者,提炼出“在流量横行的时代,我们应炼就火眼金睛,在一众流量中去伪存真”的中心观点,行文从认知写到行动,全面落实了“启示”的写作任务要求。 作者善于关联现实,类比恰当,论据丰赡,分析具体;逻辑较为严密,文笔颇显灵动,可谓文质兼美之佳作。 (华南师大附中教师 盖英俊) 非师点评 扁鹊三兄弟都是好医生,要从他们三个人中“选秀”,防患于未然的大哥显然是最优秀的,医治于初然的二哥次之,抢救于危然的三弟扁鹊应该排在最后。但实际上,排在最后的扁鹊名气最大。 同样,在筑牢者、亡羊补牢者与亡羊后追回羊者中“选秀”,追回亡羊通常最引人注目。 现实中,最有用的未必是最有名的。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显”者留其名。所以这个题目的更好切入点是要多寻找和发现看不见的英雄,眼睛不要只盯住“显性英雄”,不要让真正的英雄永久隐身。 从流量的角度谈,境界和格局小了。 (羊城晚报高级编辑 何龙)
-
即时新闻
扁鹊三兄弟的成与衰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4月09日
版次:A11
栏目:堂上作文(本栏目与广州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联合主办)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