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玉 4月7日,13岁女孩花70万约稿一事在网络上发酵。13岁女孩芙芙拿家里的70万元钱,通过一美术平台联系画师进行约稿,其中最贵的一张图为7万。家长发现后,要求画师们退钱并声称要用700万把绘画圈搞乱。这起事件在网络上传播后,使二次元文化的“设圈”在公众关注下出圈。根据涉事画师的解释,接受约画时并不知道女孩是未成年人,在家长介入后已经退款。(4月8日澎湃新闻) 13岁女孩花70万约画,这一极端个案,牵出了“设圈”的冰山一角。作为圈外人,公众在围观此事之初,完全就是一头雾水。而随着更多信息曝出,各方抽丝剥茧之后,一个“隐秘的江湖”方才渐渐浮出水面。这是一起消费纠纷,更是“亚文化”的意外溢出。按照主流的价值范式、秩序规则,人们或许很难理解其间所发生的一切。很多时候,根深蒂固的次元壁,不仅构成了文化认同的障碍,更塑造了一个个封闭的、灰色的“地下市场”,它们边缘游离而无比复杂。 出手阔绰、千金买画,芙芙的所作所为,明显超出了其年龄适配。从法律角度审视,本案的是非对错是很清晰的。芙芙作为限制行为能力人,其重大经济行为必须征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者事后得到监护人的“追认”。在此事中,芙芙家人事发时“一无所知”,事发后明确要求表达了“不同意”“要退款”的意思。据此而言,有关画作的交易就是不成立的,是理应撤销的。事实上,已有涉事画家及时“退款”,自知理亏、息事宁人的姿态很明显。 当然应该承认,此事中家长管教不严、监护不力,难辞其咎。然而,最核心的、最引人好奇的“看点”,还是在于“设圈”这一特殊的亚文化圈子。这个圈子的运作方式,主要是由画手独创一个独一无二的二次元形象,并通过定价售出或者拍卖的形式卖给喜欢或者有需要的人……看起来,这就是一门原创设计、定制人物IP的生意,但其实体内涵,远不止于此。更本质上说,“设圈”文化,就是关于“幻想”和“代入”的催眠文化,是另一种形式的“爽文化”产品。 不少人之所以花大钱定制“设子”,主要就是为了代入“角色”和“情感”,比如说把“设子”幻想成“女儿”“伴侣”等等,一定程度上这约等于是更认真、更费钱、更成人版的“过家家”了。欲望投射与移情效应的共同作用下,“设圈”吸力巨大。尤其危险的是,很多未成年人沉溺其中,他们极不成熟的心智,决定了大概率会在这“幻想的世界里”越陷越深。须知,幻想是有成瘾性的!特意谎称自己“已成年,有儿女”的芙芙,显然是“设圈”深度的玩家和受害者。 所谓“二次元文化”,往往游走在正邪之间。无论是御宅、萝莉、“后宫”、软萌、宠溺,还是“设圈”之类的幻想文化,无不充斥着对人性深处隐秘癖好的投合,对原始欲望的唤醒和诱导。13岁女孩花70万买画,不正常的商品交易背后,是可疑的文化谱系。那个神秘的小圈子里,还有多少不能见光的暗影?
-
即时新闻
13岁女孩花70万买画:“设圈”还有多少未出圈的怪事?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4月09日
版次:A08
栏目:今日论衡之世相评弹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