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投资人“变身”球员利弊几何?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4月12日        版次:A07G    栏目:亮话体坛    作者:赵亮晨

  足球俱乐部的投资人亲自披挂,代表自己的球队“冲锋陷阵”,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谭的这一幕,很可能会在新赛季的中甲联赛上演。

  根据权威的转会网站显示,中甲球队淄博蹴鞠FC的投资人何世华,已经以球员的身份注册加盟。上赛季,35岁的何世华就曾代表自己投资的四川华昆出战中冠联赛,如今他通过投资新俱乐部的方式,自己给自己来了一个“转会”。

  足球投资人自己上场踢球,最著名的例子当属十多年前上海申花的投资人朱骏。开游戏公司的朱骏是个狂热的球迷,在控股申花之后,他曾多次穿上申花球衣上场。2007年8月4日,他还在荷兰登场,身穿16号球衣对阵英伦豪门利物浦队,虽然只踢了5分钟,却给对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今,何世华相比朱骏还更进了一步,毕竟朱骏踢的只是友谊赛,没有给自己在联赛中正式注册为球员。

  如何看待“老板上场”?

  积极的意义在于,投资人是真的对足球抱有热爱,相比起很多只把足球当生意的投资人来说,球迷在情感上似乎更容易接纳前者。而且,既然足协的规则并没有写明投资人不得作为球员注册,如今也没有体测这些门槛,那么他的注册行为就是合规的,无可厚非。

  但是,“老板上场”的问题也难以回避。

  一方面,老板和球员的双重身份,会造成俱乐部其他球员、主帅在训练和正式比赛中的各种顾忌,势必导致多重标准的出现,影响球队的表现。放眼国际足坛,虽然球员兼主帅的例子不少,但主帅的权力相比起投资人还是天差地别。投资人上场,在他的球员眼中,最牵扯注意力的人恐怕不再是对手,而会变成自己的老板。

  另一方面,就算他有自知之明,不会要求过多的上场时间,但也难免占据球队的比赛换人名额乃至注册名额,他的注册,一定会导致另一名球员——大概率是年轻球员只能“待业”——在一家主打青训招牌的俱乐部,这多少有些讽刺。

  此外,爱踢球的投资人,也未必会比纯粹市场导向的投资人更“长情”一些。如果将自己能否获得足够的上场时间和更高的上场规格作为投资导向的标准,就会出现类似这样从中冠到中甲,三年“三级跳”的“神奇转会”的操作。

  “如果中国足球能够多些像朱骏这样痴迷足球的老板,你说中国足球还会如此死气沉沉,联赛还会如此糟糕吗……至少他完成了一个愿望”,至今,关于朱骏登场的报道和评论还能在申花俱乐部的官方网站上找到。

  一家俱乐部,它的投资人或许只是上场几分钟,但他对球队的影响却可能是相当漫长的。

  羊城晚报记者 赵亮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