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州起义烈士后代自汕尾来穗祭奠英烈

93年前狱中绝笔几度催人泪下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4月12日        版次:A02    栏目: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作者:

  羊城晚报讯 “你其勿悲,自古圣贤皆有死,英雄亦有死,何独我也?”4月11日早上,苏家麒烈士的侄孙苏胜前在广州市黄埔区联和街道白石岗烈士墓前红着眼睛,念起叔公1928年就义前留下的狱中遗书。当天一早,苏胜前与汕尾市海丰县政府人员、数十位在广州起义中牺牲的烈士、义士后人自汕尾市出发,历经两个多小时来到广州拜祭英烈。

  衔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飘带的8个花圈围放在微微风化的灰色墓碑旁,碑上所刻红星与祭扫者们佩戴的红帽交相辉映。

  “这里面有你们的太爷爷,跟他一起安息于此的前辈,都是英雄。”义士后代曾向选和妻子张小芳向两个孩子介绍他们从未谋面的前辈事迹。不远处,戴着帽子的花甲老人孤身半蹲在墓碑前,将掉落在碑面的花瓣轻轻拨开。待她直起身来,肩上搭上了一双手,拜祭者们围着坟冢一圈圈绕行拜祭。

  埋葬在这里的有六位烈士,其中黄妈启、曾大目、曾礼艮等五位烈士为参加广州起义牺牲烈士,苏家麒为当年原广东公医大学(中山大学医学院)学生会主席、党支部书记,不幸被捕惨遭杀害。

  曾集体埋葬于广州市越秀区孖鱼岗公墓的遗骸48年前因广州市规划需要而迁至白石岗。除了苏家麒烈士,其他长眠于此的有360多位烈士、义士均牺牲于广州起义。多位在战场上牺牲,其他大多为参加起义后被捕杀害于当年的广州北校场。有烈士后人整理发现,其中来自汕尾市海丰县赤坑镇沙港乡有姓有名可查的先烈多达108位。

  据历史记载和烈士后人介绍,这些牺牲的烈士、义士都是当年广州的黄包车工人,上世纪20年代,在彭湃等同志的领导下,成立了广州市手工车会。在广州起义中,有体力、懂地理、最早接受我党领导的他们在观音山防守战,攻占敌中央银行、敌海军指挥部等战斗中作战都非常勇敢,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很多都作战到最后一天才英勇牺牲。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时隔20多年后,经核查,部分有据可查、在战场牺牲的工人起义军被评为烈士。据介绍,作为昔日的战友,叶剑英元帅等曾亲往孖鱼岗公墓祭扫,并为六位烈士植树六棵。

  人群逐渐散去,苏胜前仍站在墓碑旁驻足凝视。

  “他从小勤奋耕读,成绩优异。读医后更是多次发表文章呼吁医学界要树立救国救民的思想,为民族争气。”忆起叔公,苏胜前几度红了眼眶。1925年“六·二三”沙基惨案期间,苏家麒身带药袋冒着生命危险现场救治数十人生命。

  毕业后,苏家麒在中山大学医学院工作,并担任学院中共地下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曾多次协助彭湃发展农民运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他被捕后受尽反动派“放水灯、吊飞机、灌水”种种酷刑,但始终视死如归。1928年2月10日深夜,苏家麒医生英勇就义。“他自知必死无疑,连夜作了致父母亲及兄弟、妻儿的两封遗书让狱友带出。‘书到之日,我已离开阴毒人寰,到了极乐世界。万望勿念我想我思我!’就这样,一声枪响后,他的生命永远结束在了2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