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的起点——中国皇后号 主办方供图 |
中外商人在商馆里洽谈生意 主办方供图 |
出 品 人:杨汉卿 刘海陵 林海利 总 策 划:李 黎 林 洁 执行统筹:李焕坤 谭 铮 羊城晚报记者 谭铮 李焕坤 2019年,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艾伦·麦克法兰应广州十三行博物馆策展人李黎之邀到该博物馆访问。近日,艾伦·麦克法兰接受记者专访时,再次谈起两年前的访问之旅,表示至今记忆犹新。他尤其忘不了广州十三行博物馆丰富和精美的馆藏,以及博物馆周围的街景。“十三行遗址经历过摧毁与重建,但行走其中,依然能感受到那个时期的魅力被保留了下来。” 正是那次访问,使艾伦·麦克法兰与李黎达成了联合英国多家博物馆合作建设“全球十三行数字博物馆”的合作意向。据悉,两位学者及团队已于2019年11月开始了具体研究工作。 风起 十三行外商重视汉学 风起南粤,不曾停步。 广东,濒海舟楫便利,自古商贸繁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至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只保留广州十三行与欧美进行贸易,将广东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推上历史高峰。资料显示,仅1749年到1838年间,就有5390多艘来自葡萄牙、西班牙、美国、英国等国家与地区的商船前来贸易。 “十三行文化创造了一个辉煌的时代,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暨南大学澳门研究院院长、教授叶农感慨道。据介绍,十三行时期,许多西方学者随着外国商船来到广州,他们重视学习汉字和中华文化,并在欧洲掀起了研究汉学的热潮。 “比如1732年,法国马诺瑟在广州将《赵氏孤儿》翻译成法文,1755年伏尔泰将其改编成剧本《中国孤儿》,并在巴黎公演,引起轰动。”叶农介绍,哲学、中医、艺术等也通过十三行对西方产生影响。 广州十三行也为世界经济制度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广州大学十三行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元林以广州十三行担保制度为例介绍,十三行有一条保商制度,即由行商担保外国商船来华诸多事务,负有担保等诸多责任,且不得欠外商债务。一旦行商因欠洋商债务而破产,其他行商要负责摊赔。“这种‘连坐’担保制度,后来成为美国银行业存款保险制度的重要借鉴。” 风行 十三行文化值得重现 当东方文明经由商船驶向大洋彼岸,西方人的感受是什么? “19世纪,包括我祖辈在内的一批西方人前往中国,订制了大量的瓷器等物品带回国。如今,我有幸通过实物感受了这批文物的魅力。”艾伦·麦克法兰回忆起2019年的广州之旅时提到,“那是我那趟中国之旅的最大收获。” 回想起广州十三行的“博物馆奇妙夜”,最令艾伦·麦克法兰啧啧称奇的是,大多数展品来自于一位私人藏家王恒的捐赠。艾伦·麦克法兰说:“王恒的藏品大部分购于英国,基本来自公开的拍卖会。而这仅是散落在世界各地十三行文物的冰山一角。这也说明,不少蕴含中国文化的藏品并不在中国,而是放在世界各地。” 艾伦·麦克法兰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据他了解,在英国,大英博物馆、剑桥大学旗下的两家博物馆,以及牛津大学旗下的两家博物馆都收藏有与十三行相关的文物。法国、德国、美国等国家也有相关藏品。 对于有人提议把一些藏品从世界各国的博物馆中借去做临时展览,或是送藏品回“祖籍国”进行展览的想法,艾伦·麦克法兰表示,这一过程非常棘手且耗费较大,但随着技术发展,数字博物馆的出现将让全球更多研究者和文物爱好者有机会共同参与这件事。 在艾伦·麦克法兰看来,如果全球十三行数字博物馆能够建成,且各国研究者或博物馆愿意参与其中,通过藏品进行文化交流,不但可以丰富这一方面的研究,也能让全世界的观众不用亲身到广州,就能感受十三行的风貌,了解十三行的历史。 对于将博物馆数字化,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周万雷也表示,历史可以结合当前的数据科技发展,通过可视化的手法挖掘历史文化,并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 据悉,全球十三行数字博物馆正在筹备申报。要建立全球十三行数字博物馆,除了在文书方面的工作外,将现有已知的藏品清理、编目、鉴定,并整理捐献者信息等也非常重要。“我们当下最紧迫的,就是把剑桥大学多家博物馆所收藏的十三行相关藏品整理好,并做好数字化工作。这是进行深入理论研究和策展之前的基础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大工程。”艾伦·麦克法兰说。 风驰 中西方文明需要对话 曾17次偕夫人到访中国的艾伦·麦克法兰,不仅是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还是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士、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对于中西方的文明对话,他也有着自己的理解。 “只要了解过中国的人都知道,它是这个星球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它的伟大不在于它的体量比别人大,而在于它的韧度与长度。”艾伦·麦克法兰说,“来自剑桥大学的知名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非常重视印刷、火药和指南针,并认为这三种来自中国的伟大发明,对改变世界作出巨大贡献。我作为一名人类学家,感叹于中华文明伟大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这种文化伴随着丝绸之路进入西方世界后,被西方世界接受、吸收并运用。” 艾伦·麦克法兰表示:“如果把中国文明对西方世界的贡献突然‘拿走’,我们的世界将完全不一样,也将变得更加无趣。” 谈及当前的国际交流,他说,现在有一个现象,当个别国家觉得自己的地位受到挑战时,就会不自觉地紧张。要解决这一紧张的局面,中西文明对话是最好的沟通桥梁。在文化的范畴里,东西方不存在竞争,只存在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理解。 艾伦·麦克法兰说:“如今,我们有机会再溯十三行文化,再谈十三行与世界的关联,再现那个‘黄金年代’,这是非常棒的事情,是让西方民众真正了解中国的时刻,也是我和同事在近10年的时间里,在剑桥大学所做的事情。” 可以预见,这股来自南粤两百多年前的东方文明之风,正重新构建,吹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