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蔡雯:

建设“开放型”媒体是“深融”方向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4月24日        版次:A03G    栏目:    作者:董柳

     蔡雯

  23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蔡雯在“融媒·问道”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研讨峰会上作主旨发言时说,我国媒体融合走到今天,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最大的障碍已不是技术门槛和渠道限制,而是内容与服务还不足以吸引和留住海量的个人用户。因此,“连接”个人用户,建设“开放型”媒体,是媒体融合进一步深化的方向。

  她总结了媒体融合发展的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起步阶段,媒体融合主要表现在对媒体自身资源的重新配置。2006年至2014年间,我国的媒体融合属于自发性的探索阶段,主要是做加法,也就是在保持传统媒体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添加各种新媒体形态及内容分发渠道。“但在传播渠道的掌控和用户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有明显的短板,媒体的‘开放性’也存在不足,妨碍了媒体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提升”。

  第二个阶段是媒体深度融合阶段。2017年之后,我国各级新闻媒体不仅更加积极地利用外部社交网络平台,而且开始把重点转向建设自主可控的新媒体平台,并进一步改造内容生产模式、经营模式和组织机制。“这一阶段最大的变化是加强了与外部资源的连接和对外部资源的开发。”

  蔡雯认为,媒体融合的“下半场”,要及时调整方向,找准突破口。“去年11月,我们对一些媒体的平台做了数据抓取和分析后,发现这些媒体平台建设的优势在于资源的独特性及其资源整合能力,短板是用户活跃度不足、平台开放性有限。”

  如何优化、完善我国的主流媒体平台?蔡雯首先建议以技术赋能,提高媒体平台的运转效率。“媒体平台应该更好地运用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手段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优化核查逻辑,提高审核效率,让平台编辑有更多精力和信心为用户营造开放度更高的互动空间。”

  其次,她建议匹配用户需求与平台资源,在日常运营中提升用户活跃度。

  此外,她建议以“大运营”思维构建平台新业态,回应百姓关切,发挥服务功能。“‘大运营’包括但不限于内容构思、产品策划、用户维护、社会资源开掘、品牌推广等。”

  (文/羊城晚报记者 董柳 图/羊城晚报记者 林桂炎)